ICC訊 11月20日,在武漢舉行的2023中國5G+工業互聯網大會上,華為公司輪值董事長胡厚崑發表了“深耕工業數字化,助力新型工業化”主題演講。胡厚崑強調,5G+工業互聯網正在成為工業數字化的重要手段,也是落實我國新型工業化戰略的關鍵路徑。面向未來,華為將持續深耕工業數字化,圍繞“工業新四化”,即工業裝備數字化、工業網絡全連接、工業軟件云化、工業數據價值化,充分發揮包括5G+工業互聯網在內的數字技術的創新優勢,推動新型工業化發展。
胡厚崑在2023中國5G+工業互聯網大會上發言
工業裝備數字化
解決工業裝備“無法聯網,操作不友好,只能執行簡單任務”等難題,需要持續推進工業裝備數字化升級,其中最核心的是工業芯片、操作系統和網絡連接。
對工業裝備而言,高性能工業芯片是“心臟”負責提供算力,嵌入式工業操作系統是“大腦”,負責指揮裝備完成實時、復雜的工作任務,而網絡連接是“經脈”,保障“數據上得來”、“智能下得去”。 “華為已開源OpenHarmony和openEuler兩大操作系統,分別滿足工業設備物聯和實時控制的需求。如華為旗艦手機產線的裝配設備上已運行最新的歐拉實時操作系統,使自動化實時控制周期從1毫秒優化到了125微秒,大幅提升了設備的運動精度和速度。”胡厚崑說。
工業網絡全連接
5G網絡正在走向更廣、更深的工業應用場景。在荊州美的工廠,5G從小范圍試點到全方位落地,實現全園區覆蓋、全業務連接、全流程貫通;在武漢施耐德電氣工廠,5G從外圍輔助到核心生產環節,實現服務PLC南向通信,深入到工業內網。
胡厚崑表示,工業設備聯網率低仍然是制約工業數字化發展的核心因素。工業企業始終需要移動性更好、確定性更高、時延更低、帶寬更大的網絡能力。面向未來,產業正積極推進5G-A,通過無源物聯、確定性低時延等能力,拓展智慧物流、工業控制等新應用場景,持續釋放5G在工業數字化中的價值。
工業軟件云化
傳統工業軟件存在架構老化、本地化部署、開發成本高與周期長等難題。胡厚崑表示,云化和智能化技術大有用武之地。華為云將AI大模型的能力融入到工業領域的產品設計和制造環節,助力企業提高產品設計與生產效率。
利用華為云盤古汽車大模型,車企可基于實際場景采集的照片和視頻重建虛擬空間,編輯交通參與者、路障、天氣等環境變量,從而豐富復雜場景數據,節省采集時間,讓自動駕駛算法識別新場景的訓練周期從2周以上縮短到2天以內。
工業數據價值化
如何安全合規地充分挖掘工業數據價值,是工業界面臨的共同挑戰。為此,華為正著力打造一種“新型基礎設施”——華為云交換數據空間EDS。它基于供需雙方使用數據的約定,通過數據工程方法,為數據流通提供可信、可控、可證的交換與共享平臺,最大化釋放數據價值。
胡厚崑表示:“工業領域知識積累深厚,工業裝備和系統復雜多樣,工業數字化進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們堅定信心、穩步前進。華為愿意與產業伙伴一起,深耕工業數字化,以工業‘新四化’,共同推進新型工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