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sz訊 8月11日,中國移動發布了2016年中期業績:2016年上半年,中國移動營收3704億元,同比增長7.1%;通信服務收入為3254億元,同比增長6.9%。股東應占利潤為606億元,同比增長5.6%。
從財務數字上看,中國移動終于擺脫了通信服務收入連年下降的頹勢,6.9%的增長令人鼓舞。然而,收入增長并不是中國移動最大的收獲,在這份2016年中期業績背后,蘊含著更深層的含義。
在這份中期業績報告中,特別提及:上半年流量業務繼續表現強勁,手機上網流量同比增長133.9%,無線上網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9.7%,占通信服務收入比提升至43.3%。流量收入貢獻實現標志性跨越,首次超過傳統業務躍升為公司第一大收入來源。
對此,有業內人士驚呼:我國通信業將正式進入流量為王時代。在筆者看來,中國移動取得這一成績,主要得益于4G的一騎絕塵,但要想真正做到流量經營,要走的路還很長。
2016年上半年,中國移動新增4G基站超過20萬個,4G基站總數達到132萬個,室內覆蓋進一步擴大。4G用戶滲透率達到51.2%,平均月增超1900萬。4G用戶ARPU值81元,手機款式多于2000款,千元機占比70%。VoLTE覆蓋城市300個,支持VoLTE的手機570款。4G網絡手機流量占手機流量的比例從2015年6月的59%增加到2016年6月的88%。
隨著4G滲透率提高、其他運營商合作建網以及加大營銷力度,預計下半年中國移動面臨的4G競爭亦趨于激烈。據悉,中國移動下半年擬追加50億終端成本補貼,補貼總量將達到137億,回漲到2015年水平。
雖然4G的領先使得中國移動的流量收入增長迅速,但如果只是一味地依靠最基礎的流量來增加收入,并不符合廣大投資者的需求,在OTT(繞開運營商,第三方互聯網服務商向用戶提供數據和內容)盛行的互聯網時代,依靠流量做流量經營才是更加明智的出路。
目前,對于真正的流量經營,運營商仍沒有清晰的基于業務生態需要的商業模式,“流量費”之外,運營商基于流量的業務創新需要跨出更大步伐。
有線寬帶、政企等短板市場不再弱勢
2016年,中國移動針對自身短板集中突破,在有線寬帶和政企市場這些競爭對手的優勢領域,花足了力氣。在2016年中期業績中,中國移動的努力顯露了成效。
2016年上半年,中國移動有線寬帶凈增1081萬戶,總數達到6584萬戶,寬帶價值也同時緩步提升。這對電信和聯通的固網寬帶市場造成了極大沖擊。只用了不到3年時間,中國移動固網寬帶用戶數(6584萬戶)就已逼近中國聯通(7394萬戶)。以6月份為例,中國移動固網寬帶用戶增量319萬戶,超過中國聯通10倍。2016年下半年,中國移動還將推動自有品牌智能家庭網關的發展,搶占數字家庭入口,為構建數字家庭產品體系、推動智能家居產業發展做好部署。
上半年,中國移動服務的集團客戶超過300萬家,通信和信息化收入較快增長,IDC、數據專線業務分別增長65.9%和47.7%,集團通信和信息化收入份額接近行業三分之一。
有評論人士認為,有線寬帶市場和政企市場本是其他兩家運營商的優勢市場,如今已有趕超之勢,可謂來勢洶洶。憑借強大的資金優勢,中國移動將成為這些市場的重要攪局者。未來,有線寬帶市場和政企市場的競爭將會越來越激烈。
“大連接戰略”引領中移動的未來
中國移動在4G、有線寬帶、政企等市場取得的成績,離不開正確的戰略指引。2016年,中國移動高層多次表示,將堅決推動“大連接戰略”。
針對2016年中期業績,中國移動董事長尚冰表示,2016年是公司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對推動大連接戰略落地、做大連接規模、做優連接服務、做強連接應用、奠定未來發展基礎至關重要。
根據大連接戰略,連接方式將從移動向有線及全連接擴展,連接對象從個人向家庭、企業以及百億級的萬物互聯擴展,實現連接規模橫向擴展,奠定泛在連接規模優勢基礎。
按戰略要求,中國移動正在數字化服務領域進行創新。目前,中國移動在數字化服務方面尚處于初期培育階段,在加強產品創新、強化服務能力方面仍需加倍努力。專業公司圍繞移動互聯網、產業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領域積極拓展新業務,不斷加強云資源與現有應用的協同能力,深化基于數據匯聚分析能力的大數據應用探索,加速培育新的收入增長點。上半年,物聯網連接規模超過8000萬,并可望于全年取得更大進展。
據悉,面向移動互聯網、產業物聯網廣闊的市場空間,中國移動下一步計劃構建開放平臺,發揮平臺的匯聚效應進行垂直行業整合,共享產業發展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