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以及通信技術的發展,對于光纖,人們已經不再陌生,但是光纖還能讓高鐵線路、電網、隧道等等重大工程“知冷知熱”、“知疼知癢”,這或許就是一個新鮮事。上海華魏光纖傳感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皋魏日前講:華魏公司就是抓住這一新領域,將自主創新的光纖傳感系統成功應用于交通、市政、電力、石油、煤炭、有色冶金等各個領域,讓光纖成為這些行業“神經網絡”,為其保駕護航,華魏公司的市場份額也始終在同行業中占據60%以上,而且在技術和銷售市場遠遠領先于如西門子等國際知名企業。
走進華魏公司的總部的大門,就看到一塊貼滿日程表的公告欄,日程表上開列著公司近期開展的一項項業務以及急需攻克的技術問題,皋魏說,光纖傳感領域是個有待開發的巨大市場,別看日程表很滿,其實也只是公司業務的一角。
談及光纖傳感的神奇作用,華魏公司研發中心總監周正仙給記者舉了一個例子。他說,世界油井開采到后期都會遇到石油過稠難以開采的問題,現有的技術是采用向井下注氣的方式,提高油井內溫度,以便稀釋石油,方便開采。但各油井的干度不同,注氣的量也有不同,而且無法預測注氣后的井下溫度,這很容易造成巨大的能源浪費。但若采用光纖傳感,將光纖傳感系統設置在注氣設備上,便能檢測到數千米之下的井內溫度,避免能源浪費。華魏公司在2001年成立之后,就敏銳地抓住這一新生領域,在2002年就與全球最大油田服務企業施倫貝格爾(Schlumberger)子公司-SENSA公司合作,第一次把分布式光纖溫度監測系統的技術帶入中國并在市場中進行推廣。
與傳統的傳感技術相比,光纖傳感具能夠進行長距離、分布式的傳感監測,能夠進行真正意義上的實時在線監測,適用于大規模工業測溫應用。“比如,我們公司曾獲得了滬杭高鐵訂單,讓公司的光纖傳感技術進入了高鐵領域。應用這種技術,就是在高鐵沿線,采用普通通信光纜作為傳感器,現場無需供電,而且光纖天生就有防雷、防爆、抗電磁的安全特點;尤其是光纖傳感技術能夠滿足長距離的探測需求,沒有盲區,誤報率低,這就好比給高鐵線路配置了一套猶如人體的神經系統一樣的‘神經網絡’,不但安全高效,而且極大地節省了高鐵尋線的人力物力成本。”皋魏告訴記者。
正是出于這樣的技術優勢,華魏公司迅速打開市場,2003年,獲得當年上海市一號工程“大連路過江隧道”的火災監測系統的訂單,同年獲得了三峽大壩壩體裂縫分析及監測的項目,解決了三峽工程中重大科技難題,奠定了在此應用技術的全球領先優勢,此后,在電力、石油、化工、市政、隧道等領域頻頻出現華魏公司的身影。
在開拓市場之際,華魏公司也開始了自主創新之路,不但建立了獨立的研發中心,而且確保每一年的自主科技投入均在年度銷售額的7%以上,用于科技項目開發與科研檢測設備的購置、更新;還按照產學研相結合、研發整合創新的發展思路,與清華大學、武漢理工大學、中國計量學院等專業院所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又與上海理工大學建立“聯合光電實驗室”和“產學研基地”。皋魏告訴記者,經過近10年的努力,圍繞分布式光纖傳感這一核心技術,華魏公司已形成了自己的知識產權體系,申請了220多項專利,其中包括發明專利133項;公司與國內廠家共同研發并掌握探測光纜的關鍵技術,比國外進口設備降低了30%以上成本;公司其自主研發的光纖分布式溫度監測系統、分布式光纖油井監測系統等均成功運用于相關領域,華魏公司的產品品牌也逐漸在世界范圍贏得聲譽。
為進一步打破國外企業的壟斷,華魏公司現在已經著手研制“分布式光纖溫度傳感系統第二代及多種融合技術”以及產業化應用,并將產品逐步向亞洲、歐美市場拓展。皋魏表示,光纖傳感也是一個新興產業,急需獲得國家的扶持。公司在2008年完成上海市科委立項,并開始向國家科技部及國家發改委申報,爭取國家基金對光纖傳感產業的支持;在具體項目上,還與中國大型石油公司進行油井檢測技術的開發合作,爭取石油公司專項科研經費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