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下降的致命因素
目前光纖網絡建設發展速度飛快,特別是“十二五”規劃的實施,光纖入戶已經上升為國家關注的項目,全國各城市都在鋪天蓋地實施這個項目,這似乎給光纖行業迎來新一輪的繁榮景象,而對光纖相關廠商而言也無疑是賺錢的大好時機。但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商機讓眾多的商家從四面八方插足而來,為分一杯羹不惜互相爭奪,結果不僅讓自己爭得頭破血流,更是扭曲了光纖市場的健康發展。
光纖市場競爭激烈,長期處于供過于求的狀態,運營商們往往又過分注重低價中標的做法,使得光纖設備產品價格一降再降,過低的光纖價格,又讓廠商幾乎無利潤可言。據統計,2000年,1纖芯公里的光纖價格為1800元,而從2002年開始,光纖光纜的價格一降再降,到2009年這一價格已經跌倒了85元,2010年平均價格為75元,最低價格僅為55元。生產商為了賺取利潤從而忽略了產品質量,對產品進行偷工減料,過低的光纖價格直接導致了產品質量的下降。
迫切出臺治理方案
面對光纖現狀的種種問題,期待國家能盡快出臺有關工程招標質量監控政策,監督運營商在選擇項目中標的同時質量也能夠得到一定的保障;加大相關執法部門的監管力度,嚴厲禁止各種不符合標準的光纖出售;制定相關檢測光纖產品質量的標準,為了網絡跟光纖市場的健康發展,光纖產品的質量治理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