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訊 作為國內頂尖的光通信模塊設備商,蘇州旭創以大容量、小型化、低功耗、低成本的技術優勢占據龐大市場,可滿足云計算、無線接入等多個場景光通信的使用。
為適應大帶寬、高傳輸速率的光通信需求,小型化、多接口的光通信模塊成為必然選擇。為與光模塊對接,光纖組件向成對組件發展,然而由于容差有限,光接口數量越多,系統對光接口之間的間距與角度精度要求就越高,對光纖接頭與光模塊的適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圖1 傳統光學平臺與光接口連接示意圖
現有的光模塊內部接口如圖1,光學平臺10’的通光端口11’內設有透鏡組件,包括鏡筒42’和設于鏡筒42’內的透鏡41’,其中鏡筒包括套于通光端口內的直筒部421’以及緊靠光學平臺10’端面的法蘭盤422’。透鏡組件通過其鏡筒的法蘭盤與光學平臺端面焊接固定,光接口20’再通過調節環30’與鏡筒法蘭盤焊接固定。因此可能會引入光接口20’、調節環30’、鏡筒法蘭盤422’以及光學平臺10’端面等四個零件的加工及組裝誤差。
針對上述原因,蘇州旭創公司于2018年10月11日申請了一項名為“多光接口光模塊”的專利(申請號:201811182036.0),申請人為蘇州旭創科技有限公司,這項專利提出一種多光接口的光模塊,可有效提高其光接口之間的間距與角度精度。
圖2 改進的光學平臺與光接口連接示意圖
圖2是本專利提出的一種多接口光模塊結構示意圖,包括殼體、殼體內的光學平臺10、光學組件、多個光接口20和多個調節環30。光學平臺作為模塊結構的核心,具有用于承載光學組件的承載體11,連接端面12,以及多個通光端口13。光接口20包括對應的光纖適配端21和連接端22,通過調節環30分別安裝于連接端面12上,與各通光端口13一一對應,
光學平臺10的通光端口13內還設有透鏡51,與鏡筒52共同內嵌于通光端口13內,從而不會對調節環30與光學平臺10的固定連接產生任何影響。調節環30直接與光學平臺10連接端面12固定連接,減少了因鏡筒52本身加工毛刺與偏差,以及組裝偏差引入的額外誤差。
圖3 調節環結構圖
調節環在光模塊中起到耦合、固定的作用,如圖3所示,其上套有一緊固套60。調節環30采用的具有開口31的錐形環,較小外徑的一端套于光接口20連接端22外,錐形環較大外徑的一端連接一體成型的固定座40,通過固定座40與光學平臺10的連接端面12固定連接。安裝時先通過緊固套鎖使調節環抱緊光接口的連接端之后再進行焊接固定,可以很好地避免因配合公差的縫隙帶來的焊接歪斜,也避免了因材料以及加工工藝處理不當可能引起的變形,導致光接口位置偏移,保證了開口調節環形狀穩定。
以上就是蘇州旭創公司這項專利的全部內容,通過改進光接口與光學平臺之間的連接方式,并改進調節環的結構,減少了光接口組裝誤差,有效提高了光接口之間的間距與角度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