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SZ訊 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在11月20號宣布,將對中國電信企業開放本國電信業務。相關具體決定將在45天內做出。
準入得先準備好100億美元
在1995年放松電信市場管制后,菲律賓電信市場出現了激烈競爭。經過多次合縱連橫,到2017年菲律賓只剩下PLDT和Globe兩大民營電信營業商。
菲律賓的電信市場在東南亞國家當中處于中等偏上的地位,主要表現在移動通訊方面。其手機擁有率已經超過一人一部。但寬帶用戶在2014年只有285萬戶,滲透率為3.0%(也有不同的統計認為滲透率達到9%)。
菲律賓電信市場發展較快,預計到2021年全國寬帶用戶滲透率將會達到15%以上,屆時寬帶用戶將超千萬戶。不過據筆者的體驗,在離開首都馬尼拉之后,中小城市的寬帶和無線網絡都有不足之處。
菲律賓方面的一些研究者認為,本國電信的問題在于基礎設施建設成本太高。菲律賓全國有7000多個島嶼,各個島嶼之間需要鋪設大量海底電纜才能夠有效解決寬帶堵車問題。
因此,在菲律賓國內已經有相關討論,引入第三家電信公司參與國內市場競爭的問題。相關研究者提出,第三家電信公司應該保證其在菲電信基礎設施投資總額超過5000億比索(約合98.80億美元)。
PLDT和Globe作為菲律賓電信兩巨頭,也正在努力增加自身在菲律賓的投資。相關數據顯示,兩巨頭的平均投資占總利潤的29%,在全球僅次于中國(36%)
但是,杜特爾特總統為什么打算把第三家電信牌照交給中國電信公司,以及準備交給哪家電信公司,目前尚無定論。
有分析認為,杜特爾特在擔任菲律賓第三大城市達沃市長長達20多年期間,致力于推動當地電信和互聯網產業的發展。達沃市目前被稱為菲律賓的“硅灣”。杜特爾特正試圖用他過去在達沃市的經驗,依靠引入外部競爭者和資金,來推動菲律賓互聯網和電信產業的發展。
從1995年開始,菲律賓互聯網和電信行業進入市場化階段。但是多年來當局并未出臺完整的產業規劃和相關政策。直到2016年6月杜特爾特成就任總統后,菲律賓政府才成立了信息與通訊技術部,負責相關領域的政策規劃和監管。
杜特爾特隨即重新發布了國家寬帶網絡計劃(NBN)。有三家中資電信設備制造商對這個價值約14億美元的計劃表示出了興趣。
2006年,阿羅約政府首次推出NBN時,中興曾獲得3.29億美元的合同。但由于阿羅約政府內部傳出腐敗丑聞,NBN項目在2007年撤銷。
此后再無中國電信設備制造商獲得菲律賓項目。中菲雙方僅保持在電信設備和智能手機上的一些貿易來往。中國有兩個手機生產商的產品目前排在菲律賓手機市場的第三名和第五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