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sz訊 隨著超大數據中心的大規模建設,400GbE (Gigabit Ethernet) 標準的討論也日趨熱烈,這也將是2018年3月在美國San Diego舉辦OFC2018的熱點話題之一。
產業鏈的上下游廠商
運營商:Verizon, AT&T,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
Web2.0公司:Google, Facebook, Microsoft, Amazon, Alibaba, 騰訊
通訊設備商:思科,華為,Nokia, Ericsson, Juniper, Ciena,中興
器件制造商:Finisar, Lumentum, Oclaro, Broadcom, Sumitomo, Fujitsu, 武漢光迅,中際旭創等以及一眾上游的激光器,半導體公司,都將參與其中。
數據中心流量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數據中心內部(Inside of Data Center),數據中心之間(Data Center to Data Center), 數據中心到最終用戶(Data Center to End User),隨著數據量的加大,數據傳輸速度加快,數據中心的傳輸介質由銅纜轉向光纖。
當前,數據中心內部的流量占據整個數據中心架構流量的近70%,大部分傳輸距離是在2公里范圍內。隨著技術復雜程度增加,以及光電轉換接口的密度增加,高速光模塊在整個數據中心建設的成本占比也在大幅攀升,100GbE光模塊占比接近50%,400GbE據說會超過60%,這也是為什么越來越多運營商和Web2.0公司希望能越過設備商去控制上游高速光模塊的廠商以及核心技術。100GbE光模塊的標準,產業鏈已經接近成熟。今天我們重點討論未來3年數據中心內的400G高速光模塊的幾個技術和市場方向。
數據中心的幾個首要需求是:1)接口密度(Port Density); 2) 功耗(Power Dissipation);3)成本(cost/gigabit),通用說法是高接口密度,低功耗以及超低廉的價格(High port density, low power dissipation, and extreme low cost)。
目前400GbE的主流接口,CFP8,OSFP,QSFP-DD和COBO,分別對應著幾種不同的產業生態系統。絕大多數廠商是無力去支撐2個及以上接口的研發和生產。其顧慮主要有二:一是無論哪個方向都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二如何讓此技術盡快投入市場搶占先機。
作者:思科 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