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空轉”3年的北京,暫無
開征物業稅的計劃。
“目前
開征物業稅仍然是個難題,但把
物業稅‘
開征’的消息看做一場新房地產調控的博弈,也未嘗不可。”多年跟蹤
物業稅的我愛我家副總裁胡景暉表示。
開征難題
“地方愿意
開征物業稅。”一位接近北京市地稅局的人士表示,早在2007年北京市就建議
物業稅試點由“空轉”變為“實轉”。
2008年的北京市“兩會”上,時任北京市地稅局局長王紀平表示,數個試點城市曾“上書”國家稅務總局,申請將
物業稅由“空轉”變為“實轉”。
當時,上海提出了對全部類型房屋都
開征物業稅的建議方案,而北京則建議僅對商業物業
開征物業稅。
王紀平當時統計,僅對統計在數的一些重點商業物業
開征物業稅,就可每年為北京市增收上百億的稅收。
今年1-4月份,北京市財政收入同比去年下降了6.7%,房地產市場低迷也導致了城市土地出讓金收入減少,在此情況下,地方政府要求
開征物業稅的意愿增強。
不過,
物業稅真正
開征,當前仍面臨眾多難以解決的問題。
物業稅又稱財產稅,是對不動產持有環節征收的稅種。因此,
開征物業稅必先要取消掉房地產開發環節的稅費和土地出讓金。這就意味著,
開征物業稅地方政府就要停收土地出讓金和一切房地產稅費,改為每年征收
物業稅。
目前北京市已有房屋就有300多萬套,如果現在
開征物業稅,意味著新開發的房屋全部沒有土地成本。
土地成本約占房屋開發成本的1/3左右,去掉土地成本的房屋售價會低到對市場形成猛烈沖擊。例如,日前北京市拍出的廣渠路10號地塊,露面地價就有14000元,而
開征物業稅后,這個地區的新房房價可能只有7000-8000元/平方米。
新舊物業如何劃分?舊物業是否可以不征
物業稅?這個是
物業稅開征面臨的第一個問題。除此以外,
開征物業稅需要改革房地產開發制度,去掉土地出讓等環節的稅費,這對地方財政來說,也是個不小的阻力。
“現在地方財政都是把未來幾年的錢花掉,
開征物業稅后要把今天的錢分若干年花掉,一反一正,地方財政增加的壓力不容小覷,”胡景暉說。
另外,
物業稅開征后將按房屋價格每年征收,則如何評估房屋價格又是另外一個問題。
當時北京市
物業稅試點調研時,就面臨面對巨大的物業規模如何評估的問題。當時中介行業給出的建議時,依照地區最低過戶價來計算房屋價格,并征收
物業稅。如果是這樣,雖然可以解決評估的難題,但是卻明顯存在讓物業持有者逃稅漏稅的嫌疑。
“另外,對家庭第一套房屋是否豁免也是爭論的問題。”胡景暉說,對廣大只有一套住房的居民
開征物業稅阻力比較大,
物業稅如何豁免也是
開征的難題之一。
心理博弈?
如果僅對商業物業
開征物業稅,胡景暉認為可能性也不大。因為針對商業
開征物業稅,是調控投資的行為,當前商業地產空置率很高,問題比住宅更嚴重。在這個時候出臺打壓商業地產的政策不太可能。
既然當前出臺
物業稅不太現實,那么為何
開征物業稅的消息被放大、熱炒?
中國稅網一位專家表示,
開征物業稅是稅務總局一直在研究、制定的問題。今年國務院提出研究
物業稅的說法,也僅是舊事重提,年內實現
物業稅開征,還是個未知數。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
物業稅消息的傳播,恰好是交易量逆轉的時候。”胡景暉說。
以北京為例,1-3月份新房和二手房交易量都出現了數倍的上漲,交易量甚至達到了2007年的水平。但是從4月份開始,房屋交易量開始萎縮。
據搜房網數據,5月份全國主要城市房屋交易數量較4月份下降了二成左右。4月份北京二手房交易數據就下降了30%。
房價上升是房屋交易量下降的直接原因。5月份,北京新開盤的平均價格比4月份上漲了10%左右。二手房平均交易價格甚至達到了2008年房價最高水平。
在“不再出新調控措施”的宏觀調控語境下,資金鏈有所緩解的開發商們,也不再甘心只做平價生意。
陽光100置業常務副總裁范小沖說,目前,逐漸形成市場供應的房屋多是2007年時高價獲得的土地,因此價格上漲的壓力更大。而在房地產市場沒有穩定的時候,房價上漲而使交易量萎縮,顯然是政府不希望看到的。
這個“
物業稅開征”的消息顯然刺痛了開發商的神經。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安體富早前建議,國內
開征物業稅可以采取與國外不同的辦法。例如,對自住型的住房實行豁免或者減征,而對投資性購房就要征收。國內房屋數量增加很快,越早出臺越好。
一位大型開發商總經理指,如果真的
開征物業稅,首先就是使得一些以投資為主的購房人群降低了購房欲望。
“
物業稅目前是政府手里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它可以不征,也可以擇機試點
開征,但是開發商必須得掂量掂量。”胡景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