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SZ訊 2020年春節這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所帶來的危害,甚至已經超過了17年前的北京SARS。其對中國經濟發展將產生的負面影響也已成定局。但好在全國人民萬眾一心,所以我們最終戰勝疫情并重新走上高速發展軌道的結果,卻也毋庸置疑。
在當前背景下,國內數據中心,云計算和5G等領域的發展會因此走向何方?
“云監工”從側面印證我國云計算領域巨大成就
在這個春節當中,有一個場景令很多人印象深刻。那就是超過4000萬人通過實時直播,在線觀看火神山和雷神山的工程進度。這件事的社會意義在于大眾對于通過媒體,對疫情的關注和重視,也體現了信息的透明化。但從另一個角度講,也充分展現了我國云計算和5G發展的成果,以及其未來的重要性。
舉例來說,普通用戶可能不會理解,流暢的5G網絡直播,以及“云監工”這樣的關鍵詞背后,蘊藏著怎樣的意義?又需要多少人默默為之付出。
須知,1秒鐘的4K視頻,如果不經壓縮,其容量高達1.7GB......即便是普通的高清視頻,其容量也在百兆以上。不僅是視頻容量巨大,就連用戶的觀看渠道也是五花八門。除了北上廣深這些城市以外,還有很多三四線,山區,甚至海外的用戶。上述這些地方,播放設備各不相同,網絡水平也是參差不齊!有電腦,有手機,有iPad!有wifi,有4G.....最關鍵的是,這些訪問會在一段時間內形成瞬時流量洪峰。要想保障所有用戶都能流暢“監工”,除了現場5G信號的穩定之外,還要考驗到負責支撐保障任務的云平臺在全國的數據中心分布密度,網絡帶寬儲備,資源智能調度以及視頻編碼等諸多硬核條件。運維團隊還要為此制定多套緊急預案......
雖然不甚了解此次火神山“云監工”的具體情況,但對比此前2020年的元旦跨年晚會或可管窺一二,當時筆者曾經采訪過負責晚會重保支持的金山云。當時其動用了在全國各地的30個大型數據中心,以及1000多個網絡分發節點和超過30TB的帶寬資源。
跨年晚會的觀眾大概在500萬人左右,動用的資源就已經如此龐大,而此次“云監工”不僅觀看人數累計超過4000萬,周期更是持續了很多天。那么所需要的資源之大可想而知。如果不是得益于我國這些年來數據中心,云計算行業的快速發展,以及5G技術的鼎力支持,是斷然無法實現的。
“禍兮福所倚”!疫情將促進5G行業發展
除了云計算以外,5G網絡的重要性在此次疫情當中也展現無遺。眾所周知,當下武漢地區正在經受疫情蔓延和封城的重壓,而其醫療資源儲備也面臨嚴峻考驗。依托于5G技術的遠程醫療對于緩解這一現狀將具有莫大好處。
比如這次武漢雷神山醫院的5G信號覆蓋,官方消息是可承載2.5萬人的并發通信需求,可以滿足遠程指揮、遠程會診、遠程手術和數據傳輸;其中,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與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在全國首次實現兩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5G遠程會診;廣東52個醫護重點區域2月10日前實現5G全覆蓋,完成遠程診療沖刺。這些事例充分印證了我國去年舉全國之力發展5G的正確性,給了那些唱衰5G之人一記響亮耳光。
更重要的是,如果能借此次疫情的刺激帶動以5G為基礎的遠程醫療事業進一步完善,那么不僅對行業發展大有裨益,同時也將極大增強下一次我們應對類似災害的能力。
不過,從短期來看,這場疫情卻遲滯了我國5G整體發展的車輪。首先,為了疫情,社會資源被大量集中到醫療和防疫領域,所有行業的發展都必須讓路。運營商和上下游的通信設備生產商也概莫能外。因此,5G基站和網絡規劃建設進度必然大受影響。除此以外,武漢地區作為科技重鎮,九省通衢之地,是國內除深圳之外擁有5G核心企業最多的城市。比如武漢凡谷、光迅科技、華工科技、虹信通信等很多與之相關的企業都坐落于此。此次疫情對這些企業的影響,在短期內將會對5G在國內的發展形成負面因素。
但古語有云:“禍兮福所倚”!比如二戰雖然給人類社會帶來了無窮災難,但卻促使科學技術突飛猛進......而此次為了控制疫情,封城、SOHO、居家隔離和大數據排查等手段也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線上消費、線上教育、在線辦公、視頻會議等新的工作生活業態快速發展。截止目前,包括騰訊,阿里,金山和中國移動等很多云計算平臺或運營商,都免費開放了其計算力,在線課堂和視頻會議等資源。焉知在此之后,新型的教育模式和辦公方式會在多大程度上替代舊有的集中教學和辦公?畢竟在此之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或者行業,有動力去強推遠程辦公。至于5G,作為高效的信息承載網絡,在這其中將會發揮巨大作用。
除此以外,通過此次疫情發現的問題,很多地方也正是“用5之地”。比如智慧城市宣傳了很多年,但武漢作為科技重鎮,一場疫情下來,其醫療體系脆弱,城市管理落后的弊端全部暴露無遺。如果早一些實現信息化管理,比如通過建立大數據平臺對于人口流動目的地及滯留時間進行檢測,從而直接掌握傳染源信息并加以防控。或許情況不至于發展到如此地步。
后記:
我國經濟自從2018年以來一直增勢緩慢,但數據中心,云計算,5G和邊緣等行業卻是逆市飄紅。雖然本次疫情來勢兇險,但其幫我們展現的社會發展問題和不足,卻也正好是上述行業的優勢所在。正所謂“亡羊補牢未為晚也”!為了避免今后此類風險事件對我們的沖擊,這些行業在未來必將獲得國家更大的重視和支持。筆者也相信,一場小小的疫情,根本無法阻擋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暴風雨之后的彩虹也必將格外絢爛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