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下半年,國內通信業的成績再竄了一竄,截至11月底,電信主營業務收入累計完成9800余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9.2%,全年收入應破萬億,通信業收入增幅繼續超過GDP。但同時我們也得看到,前三季度幾大通信設備廠商利潤均有大幅下滑,經濟寒冬一直在影響通信業是不爭的事實。導致主要通信廠商們利潤困局的客觀原因,即運營商采購減速以及經濟持續低迷和復蘇不確定。但種種跡象表明:2013年,這種困局將有松動及緩和。多媒體信息交換設備廠商東進技術認為:寬帶建設、三網融合、4G出臺、行業信息化這幾艘破冰大船,已經開近。
2012年遲到的“寬帶中國”戰略,勢必不會再錯過2013年,光纖寬帶的建設和改造,無線網絡覆蓋的深化,必然從基礎采購層面一直影響到業務層面,對通信產業的拉動效果不言而喻。而到2012年年底,三網融合試點階段已經結束,在接下來的2013至2015年,全面推進三網融合的推廣階段即將開始。因為牽扯太多利益方,在2013年開始全面推廣可能不太現實,但一個時間表至少能夠保證其試探前行,一旦開動,電信網、廣電網建設的升級換代就勢在必行。2012年我國TD-LTE也實現大的突破,4G牌照可能在一年內發放,國內市場有望進入4G商用元年。中國移動已在北、上、廣、深等全國13個城市開展TD-LTE規模技術試驗網建設,4G的全面鋪開,將帶動設備、終端、芯片、研發、測試、應用、平臺等產業上下游跟進,這何止一劑強心針!
通信業未來的發展重點是與行業結合。觀點在于,電信業的收入增長在近幾年都是個位數增長,而同時看到的是很多行業增長迅猛,尤其是一些服務類的行業。首先“云”的熱度一定是持續升溫的,但它一定是長期目標和發展方向,投資也將是長線的。對于廠商而言,“云”是一個趨勢,基礎建設之后才是應用層面,例如:呼叫中心這樣的行業,在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云呼叫中心,并且它的個性化需求會非常多。所有設備廠商都需要考慮的問題就是:現有產品在云計算的環境下你會是什么樣的?
再看近些年比較熱的行業,包括政企、能源、交通、電子商務、金融、醫療等等,這些行業增長非常快,而它們對信息化的需求非常明顯。除了功能需求外,行業應用的一大特點是對安全性的要求,以及針對行業特性考慮的對高度定制的要求。尤其是應急指揮調度、水利電力等領域,它們傾向于使用完全本土化的技術方案和產品平臺。
國內伺機而動,國際全面開花。這大概是包括中興、華為、東進在內的許多本土設備廠商在這幾年的寫照。經過這么多年,本土廠商在海外市場的開拓已經總結出自己的經驗:產品的技術優勢,國內通信產業的發展經驗,本地合作和本地服務結合,這些讓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受到歡迎。在技術競爭實力上,國內廠商正在或者已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在國際競爭中,文化差異和服務質量在整個競爭環節中也是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以科技作為核心競爭力,輔以成熟的本土化服務,相信中國企業前途無量。更重要的是,用全球市場來滋養一個企業,這不僅僅應了那句“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而相當于在每只籃子里放一只下蛋的雞。
在這樣的時代,企業競爭優勢不是以數量規模來計算,而是以市場適應力和客戶滿意度來計算。傳統廠商對自身的突破和對市場的認知,才是強大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