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国产精品,亚洲第一综合天堂另类专,先锋日本黄色三级片,夜福利欧洲一区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中移研究院陳維:2020年已建造3.9萬個基站覆蓋車聯網信號

摘要:2月24日,在上海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期間召開的主題為通過C-V2X實現移動互聯的合作伙伴活動上,中國移動研究院首席科學家陳維受邀發表視頻演講。

  ICC訊  2月24日,在上海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期間召開的主題為通過C-V2X實現移動互聯的合作伙伴活動上,中國移動研究院首席科學家陳維受邀發表視頻演講。

  致力車聯網研發,滿足車聯網多樣化需求

  陳維演講的主題是加速5G技術與C-V2X的整合,助力車聯網發展。演講介紹了中國移動最近在加速5G與C-V2X的融合方面所做出的一些努力。他表示,車聯網就是讓車實現更好的互聯,更好的實現數據傳送,讓車不再是獨立的設備,而是移動互聯系統里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夠實現共同的互聯,實現交通安全,提升交通效率,以此讓人們提高生產力和效率。在新的車聯網的系統里,已經有非常多新的因素紛紛呈現,比如說大帶寬、低時延、高可靠性,以及高精準度的定位,所以必須要在這些方面做出來更多的努力。中國移動一直致力于車聯網的研發工作,尤其是涉及到C-V2X蜂窩車聯網的研發工作,在網絡、道路以及車輛等方面,中國移動都有一些相關的合作。在網絡方面,中國移動把通信系統與計算、定位結合在一起;道路方面,推動智能的道路設施設備。推進對設備的理解,比如在多傳感度方面的感知和融合,并且通過這種方法提高對設備以及道路狀況的感知;汽車方面,在汽車的后市場方面也做了非常多的工作,比如說有高精準度的傳感器等等。

  陳維表示,在2020年,建造了3.9萬個基站去覆蓋相關的車聯網信號。中國移動也將會使用多種網絡解決方案來滿足車聯網的多樣化的需求;在業務范圍里,中國移動有包括通用網絡服務,道路服務提升和封閉區域的服務,將會通過公共網和局域網來提供相關的解決方案。通用網絡服務方面,通過公共網和high QoS系統來提升通用網絡服務。道路服務提升方面,通過公共網絡加上邊緣計算來提升道路的服務。封閉區域服務方面,用公共網絡、用戶服務區域限制管理以及私有網絡一起來提升相關方面的通信服務。

  車輛和道路的互聯,推動自動駕駛走向第三階段

  陳維表示,在5G網絡方面,中國移動一直都致力于進行5G網絡的建設,也在極大的提升5G的功能,并且也在做5G+C-V2X PC5網絡的融合,來降低部署成本,用5G基站型的RSU實現融合5G網絡通信能力和RSU功能。網絡通訊能力可以得到極大的提升,擴大網絡覆蓋范圍,提高網絡資源利用率,降低基站和RSU的部署成本。中國移動也在和很多的合作伙伴一起合作,比如高通,一些電子芯片公司等等,中國移動提供原型設計方案,部署高精準度定位系統,打造5G+基站集成網絡。4400個參考基站,可以實現全國范圍的覆蓋。5G+基站集成網絡可以實現通信,定位,導航等信息的分享和融合,可以為自動駕駛和基礎設施監控等行業提供動態毫秒級的和靜態微米級的定位功能,可以更好實現車輛和道路的互聯,推動自動駕駛走向第三階段。

  陳維表示,實現全面的數據監控的實時路況階;經過交通信息車路協同,全智能分享的輔助駕駛階段;智能感知動態道路的輔助自動駕駛階段;全智能動態道路的全自動駕駛階段三個階段。道路智能化和作用在逐步提升。

  基礎設施和智能車輛協同實現智能互聯

  智能互聯離不開基礎設施的輔助。現階段,需要推動路邊基礎設施的升級,以協助新交通工具的使用。中國移動數據開放培訓平臺,解決了路邊數據集缺失、路邊算法、定制培訓平臺等問題。路邊傳感設備,突破單一路邊傳感設備的局限,支持全天候、多天氣和區域覆蓋道路的實時動態傳感能力。

  陳維指出,智能互聯車是實現智能互聯的基礎。車輛作為車輛互聯網的主體,基于自身的感知和決策能力,將路邊信息、協同應用信息和車輛協同信息整合在一起,從而增強了車輛的智能化。由傳感器接受,擁有4G、5G、V2X等技術的溝通單元,核心處理器及算法構成的決策單元,車輛執行控制單元四個部分組成車輛的智能化。一方面多種形式的5G+C-V2X后市場終端也增加了用戶滲透率。另一方面,新型SIM卡為各種應用提供安全服務,全新的SIM卡為車聯網終端提供了更加一體化的安全解決方案,同時也為車聯網終端提供了安全保障。

  陳維在最后總結到,車聯網的發展需要政府與產業各方面的協調推動。在基礎設施部署、應用程序場景促銷、行業之間的合作、增加用戶普及率、商業模式驗證幾大模塊共同努力實現5G+C-V2X的順暢發展。

【加入收藏夾】  【推薦給好友】 
1、凡本網注明“來源:訊石光通訊網”及標有原創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訊石光通訊網。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摘編及鏡像,違者必究。對于經過授權可以轉載我方內容的單位,也必須保持轉載文章、圖像、音視頻的完整性,并完整標注作者信息和本站來源。
2、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訊石光通訊網)”的作品,均為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因可能存在第三方轉載無法確定原網地址,若作品內容、版權爭議和其它問題,請聯系本網,將第一時間刪除。
聯系方式:訊石光通訊網新聞中心 電話:0755-82960080-168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