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SZ訊 日前,信息光電子創新中心建設方案通過專家論證,即將正式掛牌。這一信息光電子制造業創新平臺由武漢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光迅科技”)牽頭,將是“中國制造2025”全國正式授牌的第二批創新中心、同時也是湖北省獲得的第一個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承載著我國信息光電子制造業“關鍵和共性技術協同研發”并“實現首次商業化”的重任。
發展“中國芯”迫在眉睫
信息光電子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基石,預計到2020年,全球信息光電子產業產業鏈規模將超過1.2萬億美元。
“十二五”至今,國內信息產業發展勢頭十足,全球影響力日漸提升。但在同時,國內信息光電子產業領域始終面臨“大”而不“強”、產業鏈發展不均衡、核心技術對外依存度高等短板,對國家產業安全、信息安全、國家安全形成了重大威脅;相較之下,美國正在大力發展集成光電子制造業創新中心,截至今年已建成14個制造業創新中心,其中的集成光子制造業創新中心(AIM)投資超過6億美元、成員數超過124家——不論從擺脫國內行業困境還是追趕全球領先腳步的角度,發展自主可控的“中國芯”產業化之路都迫在眉睫。
2015年5月8日,《中國制造2025》正式印發,制造強國戰略推進實施。在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成為了十大重點領域之一。圍繞著“互聯網+”、“寬帶中國”、智能制造、智慧城市、信息安全等國家戰略,新興光電子應用領域所需的高端光電子芯片制造與先進集成封裝技術,更須先行一步。
信息光電子創新中心建設方案通過專家論證
信息光電子創新中心建設方案專家論證會近期在北京召開。中國工程院干勇院士主持會議,中國工程院周立偉院士、周壽桓院士、中國科學院歐陽鐘燦院士、丁漢院士等有關專家參加論證。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羅文出席會議并講話,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電子司、湖北省經信委、武漢市經信委等相關領導參加了會議。
會上,由光迅科技牽頭成立的武漢光谷信息光電子創新中心有限公司就信息光電子創新中心建設方案進行了匯報。與會專家就創新中心的定位功能、運行機制和建設目標等進行了深入討論,并一致同意通過信息光電子創新中心建設方案的論證。
羅文就下一步抓好創新中心建設提出了三點意見。他指出,一要完善頂層設計,建設方案編制要抓住三個關鍵詞,即共性技術、開放合作、輻射帶動。二要落實制度安排,重點抓好兩方面制度建設,一方面股權結構要多元化,防止出現一股獨大的現象;另一方面運作機制要市場化,建立以龍頭企業促進產學研用融相結合的協同創新機制。三要探索可持續發展模式,通過構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造血、自我發展”的商業模式,實現創新中心的自我可持續發展。
即將正式掛牌
據悉,信息光電子創新中心即將正式掛牌,該國家創新中心將肩負起提升國家信息光電子核心競爭力、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轉型升級的重任。
信息光電子創新中心采用“公司+聯盟”的模式運營,其核心股東均為在各自細分領域全國排名前三的企業,覆蓋了行業內60%創新主體——作為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下屬子公司,牽頭單位武漢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先后承擔了863、973、科技支撐計劃等130余項國家級項目,制定了國家和行業標準100余項。目前,光迅科技國內市場份額連續十年位列第一,全球市場排名第五,是國內唯一一家有能力對光電器件進行系統性、戰略性研究開發的高新技術企業。通過并購和投資,光迅科技在丹麥、法國和美國相繼成立了研發中心,形成了“三位一體,優勢協同”的戰略布局。而其他參與共建的單位,涵蓋了信息光電子領域的優勢企業、研究院所和高校、重要應用領域典型用戶等,在技術水平、工藝能力、商業化能力、人才建設方面有著很強的互補性和協同性。
同時,作為發起單位和副秘書長單位,創新中心組織成立了光電子發展聯盟,匯聚多家行業單位,在平臺建設、技術應用和市場需求等各方面提供有力支撐。
以《中國制造2025》為戰略指導,信息光電子創新中心擬以3-5年時間,充分發揮行業骨干企業主導作用,依靠“產學研用融”協同創新機制,建成國際一流的信息光電子制造業創新平臺,相關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支撐“中國制造2025”相關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