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SZ訊 在裝備預研計劃、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民用航天預研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支持下,我國光子晶體光纖及其應用技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自主研發的高精度光子晶體光纖陀螺于2017年4月在“天舟一號”貨運飛船上首次搭載飛行圓滿成功,在軌飛行測試精度達到0.005°/h,這是國際上光子晶體光纖陀螺的首次空間應用,驗證了光子晶體光纖陀螺作為新一代光學陀螺的技術可行性。推動了我國光學陀螺的跨越式發展,為衛星、長航時飛行器等對高性能慣性器件的重大戰略需求提供了全新的技術途徑。
由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慣性技術專業組組織,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聯合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航天科技集團502所聯合承辦的“光子晶體光纖及其應用技術”研討會剛剛在北京順利閉幕,針對此次搭載飛行成功的光子晶體光纖陀螺技術進行了深入的研討,本次會議邀請了慣性技術領域的權威的航天科工科技集團以及高校科研機構80余位專家,就光子晶體光纖基礎材料、關鍵器件及系統應用等技術方向進行了廣泛交流。
光子晶體光纖是光子晶體光纖陀螺的核心元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別是其應用的軍事敏感性,而往往受制于國外企業,制約了國內光子晶體陀螺的發展。部分應用于高功率市場的摻鐿光纖甚至禁運或分成小段給中國,這也一直是烽火人心中“隱隱的痛”。烽火通信作為此次光子晶體光纖陀螺核心元件光子晶體光纖的制造者,經過20多年技術沉淀、厚積薄發,突破國際光纖廠家的技術封鎖,獨辟蹊徑設計制作出全球直徑最小(Ф135μm)的保偏光子晶體光纖,其終端產品光子晶體光纖陀螺技術指標超過國外同類型陀螺精度1個數量級。這一技術成果讓幾代陀螺人為之振奮,是中國陀螺領域第一次領跑于國際。已在國內各大激光器廠家實現了批量應用,部分型號可以直接替換國外同型號產品。
烽火受邀在大會上做了題為“烽火光子晶體光纖技術”的報告演講,回顧了光子晶體光纖在烽火的發展歷程,介紹了烽火光子晶體光纖在光通信、光傳感、激光、信息傳輸等諸多領域應用情況和取得的技術成果;也展望了光子晶體光纖未來發展趨勢以及與各個技術領域融合創新,重點介紹了未來發展中市場容量極大的傳感領域和激光領域。會上,以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慣性技術專業組為代表的與會專家,對烽火多年來對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所做出的貢獻,給予了高度評價,并期望烽火保偏光子晶體光纖,能夠進一步推動中國光纖陀螺事業,朝高精度、長壽命、低功耗和低體積的方向發展。
烽火特種光纖的三大產品-----保偏光纖、摻鐿光纖、光子晶體光纖均實現了產業化。特別是保偏光纖,公司經過自主創新,完成了保偏光纖的10余項核心關鍵技術突破,率先在國際上推出的135微米細徑保偏光纖,使光纖陀螺的小型化和高精度完美結合,實現了高性能保偏光纖的規模化生產與商用,目前已經達到千萬級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