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訊 “截至8月底,我國累計開通5G基站超100萬個,覆蓋全國所有地級以上城市。”在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期間舉辦的第五屆5G創新發展高峰論壇上,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對外披露了這樣一組亮眼的數據。
自2019年6月發牌以來,經過兩年多的發展,我國堅持“適度超前、建用結合”原則,全力推進5G網絡建設,在技術、標準、產業、應用等方面均實現突破并取得顯著成效,我國的5G發展走在了世界前列。
適度超前,開通百萬5G基站
發展5G意義重大。隨著數字經濟時代全面開啟,以5G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已經成為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尤其是近年來,社會加速邁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作為新基建“領頭羊”的5G,在助推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中發揮了強大賦能作用。
當前,我國堅持“適度超前”的網絡建設原則,大力推進5G網絡建設。“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加快5G網絡規模化部署,用戶普及率提高到56%;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大5G網絡和千兆光網建設力度。
工業和信息化部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積極推動5G網絡高質量發展,先后發布了《“雙千兆”網絡協同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2021-2023年)》等政策文件,為我國5G網絡建設以及5G和千兆光網的協同發展指明了方向。
在全行業的協同努力下,我國的5G發展持續提速,網絡建設取得顯著成果。截至8月底,全國累計開通5G基站數超100萬,其中共建共享基站超過50萬個,覆蓋全國所有地級以上城市,全國5G基站數達4G基站數的18%。全國縣級行政區已開通5G網絡超過2900個,29個省份實現縣縣通5G網絡,全國鄉鎮已有1.4萬個開通5G網絡。其中,東部、中部、東北區域縣城5G覆蓋比例均已達到100%,西部區域為94%;東部區域鄉鎮5G覆蓋比例達到76%。
值得關注的是,在網絡建設大力推進的同時,我國5G產業的整體實力也在加速提升。目前,我國5G基站數占全球比例超過70%,5G標準必要專利聲明數量占比超過38%,5G終端連接數占全球比重超過80%,均居全球首位。
建用結合,5G加速賦能千行百業
建設好5G網絡,更要用好5G網絡。相比以往任何一代移動通信技術,5G的核心價值在于賦能千行百業乃至整個社會的數字化轉型。
為了更好地推進5G應用落地,我國提出了“以建促用、建用結合”的發展原則。《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2021-2023年)》提出,面向信息消費、實體經濟、民生服務三大領域,重點推進5G在工業互聯網、車聯網、智慧港口、智能采礦、智慧教育、智慧醫療等15個行業的5G應用,通過三年時間初步形成5G創新應用體系。
兩年多來,5G融合應用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以5G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在疫情防控以及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作用凸顯,5G﹢遠程醫療、5G﹢遠程教育、5G﹢智慧家居等應用加速落地,云辦公、云課堂、云醫療等備受青睞。
與此同時,5G加速融入工業、礦山、能源、交通、農業等傳統行業,催生出各類融合應用和服務,助力企業以及行業數字化轉型。比如,深圳媽灣港基于全球領先的5G雙頻組網,實現了5G無人集卡、5G無人巡檢、5G智能理貨等多項創新應用,生產效率和安全水平大幅提升;浙江新鳳鳴公司,基于5G打造了機器視覺5G飄絲檢測系統,在60米/秒的速度下能夠實時檢測出單根絲斷裂,優品率提升至98%;華為助力打造的5G全連接工廠,生產線調整時間從原來的兩周縮短為兩天,每28.5秒能生產一部手機。
統計數據顯示,我國5G應用創新案例已超過1萬個,在信息消費、融合媒體、工業互聯網、車聯網、智慧物流、智慧港口、智能采礦、智慧電力、智能油氣、智慧農業、智慧水利、智慧教育、文化旅游、智慧城市等領域形成了一批典型應用。同時,業界積極打造5G示范區,探索可復制的5G商業模式,加速推動5G融合應用落地。
當前,我國5G發展已邁入商用部署關鍵階段。在全球各國加快5G戰略布局的大背景下,持續完善5G網絡覆蓋,加速推動5G融入千行百業,全面賦能數字中國建設,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全行業共同的使命和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