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SZ訊 據LightReading報道,華為表示今年將投入8億美元用于5G研發,力爭成為下一代移動技術的發展先鋒。
華為去年在研發方面大約投入了120億美元,現在該公司承諾今年的研發投資將在100億-200億美元。
這一研發投資承諾使其主要競爭對手去年的研發投入相形見絀:愛立信公布的2017年凈研發費用約為41億美元,諾基亞去年的研發支出則約為46億美元。
華為(今年)僅在5G方面的投資就接近愛立信去年整體研發支出的近五分之一。
與此同時,諾基亞已經警告投資者,今年的5G投資將對其盈利能力造成擠壓。該公司預計其2018年的營業利潤率為9%-11%,低于2017年第四季度的15.1%,該季度其網絡業務的營業利潤較上年同期下降了四分之一。
華為在2015年超越愛立信成為全球最大的通信設備供應商,在近日于倫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華為公布了其5G戰略的細節。
華為無線網絡產品線首席營銷官周躍峰表示,華為從事5G研發工作已有十多年時間,并已在全球范圍內聘請了300多名5G專家來帶領該技術的發展。
華為宣稱已經在Massive MIMO領域建立了領導地位,目前該公司已經為40多張4G網絡出貨了2萬多個Massive MIMO單元。
分析人士稱,包括華為和中興通訊在內的中國廠商在Massive MIMO領域已經領先愛立信和諾基亞,因為該技術最初是針對中國市場廣泛使用的TDD網絡進行設計的。北美和歐洲地區的運營商都傾向于選擇FDD系統。
周躍峰還告訴記者,華為將在本月末即將到來的MWC大會上發布一些“端到端”5G產品,包括核心網、傳輸網和無線網以及終端方面的創新。
華為將繼續開發可以支持多代技術和多個頻段的無線接入網絡,并且預期到2025年將會有1000億個5G終端連接。
同時,華為高層也敦促歐洲政府為運營商投資5G網絡提供更多的支持。
根據華為估算,全球運營商的資本支出每年在3000億-3300億美元之間,在“主動”網絡系統投資和“被動”設施投入之間相當平衡。
不過,華為預期運營商在推出5G網絡時將需要更多的被動設施。“政府的角色將是幫助運營商減少這些被動設施投資。”華為運營商BG總裁丁耘表示。“例如,愛爾蘭政府正鼓勵運營商與電力公司合作,西班牙政府正在鼓勵公私合作,從而降低對設施的投資。”
丁耘還指出,歐洲政府在頻譜牌照拍賣中收費過高,并表示這可能會導致5G網絡推出速度放緩。他表示:“歐洲地區的頻譜成本還是太高了。有了合理的頻譜費用范圍,運營商將會有更多的資金投入5G部署中。”
這一言論使得人們擔心5G部署在全球部分地區可能需要花費多年時間,因為電信運營商依然依賴于他們已經建立的4G網絡。
德國今年晚些時候將進行5G頻譜拍賣的計劃已經引起了該國運營商的不安。據報道,德國電信和西班牙電信德國公司表示,他們擔心當局可能會對頻譜收取過高的費用,并向他們提出繁重的條件要求。
華為進一步指出,回傳在歐洲市場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估計該地區的光纖覆蓋率僅有30%-50%。
隨著5G服務的推出,運營商將越來越需要高速固定線路用于基站和核心網之間的“回傳”連接。“如何應對這一挑戰是運營商需要弄明白的。”
他說,其中一個方法是在光纖不可用的情況下使用5G微波技術。
華為的最新發布發生在3GPP在2017年底凍結5G NR標準之后。通過使用5G NR,運營商將能夠推出依賴于4G核心網的“非獨立”5G技術版本。
包括核心網功能在內的“獨立”標準將在今年6月份被凍結。“那些可能會選擇獨立或非獨立5G網絡的國家,最終將轉向獨立標準。” 周躍峰說,“這就是為什么終端和設備之間需要兼容性的原因。”
法國電信公司Orange在本周表示,目前還不清楚運營商要如何對非獨立5G網絡進行投資才能在未來實現向獨立5G網絡的過渡。
作者:艾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