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国产精品,亚洲第一综合天堂另类专,先锋日本黄色三级片,夜福利欧洲一区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OTT沖擊電信業 華為繪開放云圖欲實現數字轉型

摘要:全球運營商普遍面臨著冷冰冰的增長難題,背后是全球電信業的人口紅利快走到頭。面對運營商迫在眉睫的轉型需求,華為開出了自己的藥方——把產業愿景與運營商戰略進行對標,按照商業目標進行倒推,走出一條“open roads”。

  ICCSZ訊 3月2日-5日,2015移動世界大會(Mobile World Congress,MWC)在西班牙海濱城市巴塞羅那舉行。不出意料地人頭攢動,以及各種高大上的展臺。

  然而,這并不是一場嘉年華,全球各地的電信從業者聚集而來,此時此刻,也許無法狂歡。他們微笑地握手,他們也在交流著彼此的焦慮、分歧與抱怨。

  電信業十字路口

  德國電信CEO Timotheus Hoettges在開場演講中就高聲喊話:Facebook其實就是一種通信服務,為什么沒有同樣被按照電信業務來監管?西班牙電信CEO Cesar Alierta則直言,電信運營商承擔著沉重的基礎設施投資,與Google、Facebook等OTT(“Over The Top”的縮寫,指通過互聯網向用戶提供各種應用服務。)

  服務商處于競爭劣勢,市場上的玩家應該給予“同樣服務,同樣規則”的監管環境。沃達豐CEO Vittorio Colao隨聲附和,并稱從用戶的角度,Facebook、Google、亞馬遜等都是很好的服務,但用戶也開始質疑這些不同平臺之間難以轉換,“用戶可以選擇運營商,但為什么同樣一個APP卻需要為iOS和Android平臺付費兩次?”

  抱怨背后則是冷冰冰的增長難題。舉例來說,沃達豐截至2014年12月31日的最新一季財報顯示,期內其收入下滑了0.4%,尤其是在成熟市場歐洲下滑了2.7%,增量主要來自中東、非洲等新興市場。

  即便是長期被認為是新興市場的中國,也在面臨“新常態”。中國聯通(0762.HK)于3月3日發布的2014年年報業績顯示,營收下跌3.5%至2846.8億元,出現四年來的首次下滑。中國聯通董事長常小兵更預計,2015年,整個行業有可能出現新增用戶負增長。

  華為公司運營商BG總裁鄒志磊告訴記者,回看十年前,電信業很風光,但在這屆展會上不斷有客戶問他:這個行業到底怎么了?為什么風頭似乎被壓住了?

  “從全球來看,電信業的人口紅利快要走到頭了。”3月3日,鄒志磊在華為MWC展臺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過去電信業的商業模式是發展用戶,有用戶就有ARPU值,就有收入和增長,然而,現在很多國家的移動用戶滲透率都超過100%了。

  與此同時,由于受到OTT服務商的沖擊,電信運營商傳統的話音收入大幅下降,OTT服務雖然能帶來流量收入,但這部分才剛剛起來,而且面臨增量難增收的尷尬。

  鄒志磊表示,在這種情況下,運營商的投資還在增長,因為不投資更沒有未來。

  兩相作用之下,運營商的轉型就成了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鄒志磊表示,變局面前,全球運營商都在尋找答案:有的定位為純管道;有的轉向智能管道;有的則選擇自己做內容,比如日本軟銀就把自己定位為一個互聯網服務商。

  在鄒志磊看來,轉型的過程不會一帆風順,是陣痛。

  華為開出的藥方

  “華為是很有信心的。”3月3日,華為副董事長、輪值CEO胡厚崑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ICT融合是一個大趨勢,在這個大趨勢之下,華為將成為一個領先的公司。

  華為的信心來自于對ICT融合趨勢的理解。傳統上,通信(CT)與(IT)楚河漢界,但在電信行業轉型的倒逼之下,兩種力量開始交叉。

  “我昨天見了11撥客戶,所有人都在談、大數據、虛擬化,大家都很興奮。”鄒志磊對記者表示,從2G、3G到4G,電信網絡盡管速度不斷提高,技術不斷進步,但總體上還是一種進化的概念,是evolution,而未來的電信網演進則是revolution(革命)的概念。

  未來的電信網要化,業務也要化。與此相對應的一系列電信業熱詞,比如Softcom,比如SDN(軟件定義網絡),網絡虛擬化(NFV)。

  在本屆MWC上,華為高調地用“open roads”這個概念來表達這種電信網絡革命的愿景。在這個愿景之下,電信服務提供商也可以像OTT服務商一樣,實現DIY(定制)、on-demand(按需提供)、all-online(全在線)和social(實現社交)。

  “一些北歐、西歐的運營商已經有數字轉型的計劃。”一位華為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從目前來看,全球運營商的轉型處于不同的階段,有些滲透率不到20%的地方,仍然能享受人口紅利,但有些運營商已經在迫不及待地探索。

  這位華為人士說,華為的做法就是把產業愿景與運營商的戰略進行對標,“有沒有轉型計劃,分幾步走,分幾年完成”,按照商業目標進行倒推。

  “Open roads是一條目標非常清晰的路。”胡厚崑認為,這將是相當長時間內,整個行業,包括研發機構、運營商、谷歌這樣的內容提供商,都要去追求的東西,因為這是消費者想要的東西,“當然它還有很多挑戰”。

  華為開出的藥方,某種程度上也是行業的共識。在本屆MWC上,愛立信也展示了自己的網絡虛擬化、大數據分析、計算等技術。愛立信CEO衛翰思認為,這些技術和解決方案,將為新的生態合作體系和跨行業轉型奠定基礎。

  鄒志磊認為,在“open roads”的路徑之下,電信業在人口紅利之后,又將迎來多重紅利。他將這些紅利概括為三個階段,即流量紅利、數據紅利和信息紅利。

  流量紅利就是話音收入受到沖擊后,運營商可以獲得流量收入。目前國內運營商的月流量支出是約200M,在日韓等國已經達到2G以上,而按照華為的預計,未來用戶月流量支出需求可以達到50G。

  即使流量紅利見頂,運營商還可以針對自己管道里流淌的數據進行大數據分析,從數據中獲取價值。在此之后的信息紅利則與物聯網、人工智能、工業4.0等有關,讓電信網絡成為各行各業的使能者,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新藍海。

  開放是未來生存基礎

  對于華為來說,在為運營商客戶描繪出轉型圖景的同時,也意味著自身的轉型。而且,這種轉型往往還要提前一步。

  作為一家以CT起家的廠商,華為在行業面向ICT轉型的過程中的任務之一就是,補足自己的IT能力。

  胡厚崑對記者表示,華為在通信技術(CT)和客戶上都有很強的積累,近年來在信息技術(IT)上也做了大量投資。

  鄒志磊則向記者透露,伴隨著ICT轉型,華為的人才結構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招聘了大量IT人員,有很多來自硅谷和互聯網公司。

  “我們內部有個笑談,IT的人升官也升得快。”鄒志磊笑言。

  人才結構變化的另一個表現是軟件和服務人員比例的增加。鄒志磊透露,目前華為的研發人員中有80%是軟件研發人員,“華為其實更是軟件公司,只不過我們的軟件更多的時候與硬件一起出售,是嵌入式軟件”。

  為了推進轉型,華為在研發上不吝投入。2014年,華為的研發支出是64億美元(約合400億元人民幣)。鄒志磊說,2015年,華為還將繼續維持同樣的研發投入。

  除了自身的大量研發投入,華為面對的ICT轉型,也意味著戰略上的重塑。鄒志磊說,傳統電信網絡是端到端的網絡,一家廠商可以一竿子插到底,而IT系統則要求開放,這就要求與更多的合作伙伴一起合作。

  “我們致力于在ICT融合的過程中建立一個開放、創新的產業生態體系,實現產業價值聚合。”胡厚崑對記者表示,開放是華為未來生存的基礎,“你要想走得快點,你就一個人走,你要想走得遠一點,你就要跟大家一起走。”

內容來自:21世紀經濟報道
本文地址:http://www.welmoon.com//Site/CN/News/2015/03/05/20150305000447976600.htm 轉載請保留文章出處
關鍵字: 華為 OTT
文章標題:OTT沖擊電信業 華為繪開放云圖欲實現數字轉型
【加入收藏夾】  【推薦給好友】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訊石光通訊咨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光通訊咨詢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我們誠邀媒體同行合作! 聯系方式:訊石光通訊咨詢網新聞中心 電話:0755-82960080-188   debi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