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SZ訊 正處于轉型陣痛期的思科近日又遭到挖角,此前曾擔任思科公司執行副總裁兼網絡與安全業務總經理的David Goeckeler,最近跳槽去了西部數據公司擔任首席執行官。
David Goeckeler
作為改變思科網絡和安全業務策略、向軟件模式轉型、在思科效力了近二十年的功勛老將,David Goeckeler為何會在此時選擇離開思科?面對全面云化、5G、AI等新技術趨勢老牌巨頭思科做了哪些改變?未來又會如何呢?
業績不佳,傳統優勢產品收入下滑
作為思科網絡與安全業務部門的老大,David Goeckeler的走人,與思科整體業績不佳、尤其是網絡與安全業務部門的持續低迷、以及華為等競爭對手的不斷崛起不無關系。
思科前不久發布的2020財年第二財季財報數據顯示,思科第二財季凈營收120.0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24.46億美元下降4%。思科同時預計,2020財年第三財季營收將比去年同期的130億美元下降1.5%到3.5%,
曾經讓思科傲視群雄多年的服務供應商(SP)路由器和電信級以太網交換機產品,也讓人大失所望。2020財年第二財季,思科產品(包括路由器和交換機等)銷售額為86.71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92.73億美元相比下降8%;按產品劃分,思科第二財季來自于基礎設施平臺業務的營收為65.28億美元,同比下降8%。
痛失桂冠,競爭對手強勢崛起
而首次在電信級市場失去桂冠,更是給了思科一記重拳打擊。來自市場研究公司Dell'Oro Group最新發布的《2019年第四季度路由器和運營商以太網交換機報告》顯示:全球服務提供商路由器和運營商以太網交換機市場在去年第四季度收入同比大幅下降7%,而在2019年全年僅小幅增長1%。華為和諾基亞在2019年第四季度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就,兩家公司分別在全球SP路由器和運營商以太網交換機市場以及SP Edge路由器市場占據了領先地位,這也是思科首次沒有成為這兩個領域的頭號供應商。
從當年最輝煌的時候,全球路由器、交換機等網絡設備市場幾乎都由思科把控,到現在將戴了幾十年的市場“皇冠”拱手相讓,無奈的同時,其中很重要一個原因便是競爭對手的強勢崛起。
市場研究機構Omdia(原IHS Markit)近日發布的2019年度全球路由器市場份額報告顯示,華為路由器產品在全球運營商領域市場份額排名第一。這是華為路由器繼2018年度在全球運營商領域市場份額首次登頂后,在2019年再度市場份額持續保持第一。
其中,在骨干路由器領域,華為已經連續三年保持市場份額全球第一,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城域路由器領域也首次躍升至全球第一,從而實現了在運營商整體及細分領域的全維度領先。
轉型求變:新戰略新產品有待市場驗證
事實上,面對競爭對手的咄咄逼人,思科并沒有坐以待斃,也在積極變革,擁抱開源與軟件,推出新品和新戰略。
面對越來越多的企業放棄自己搭建私有網絡,轉而使用云服務,使得曾經作為互聯網發展基石的交換機和路由器等網絡設備市場,在市場空間和技術架構上遭遇到全新的挑戰,云化、軟件化、開源化、自動化、智能化成為大勢所趨。
為此,思科不僅收購了很多云服務廠商,還提出“面向未來的網絡”(Internet for the Future)戰略,2019年底推出了Silicon One新芯片,以及新的產品家族Cisco 8000,讓業界看到了思科擁抱云時代的決心。
其中,思科Silicon One是“有史以來第一個單一的、統一的硅架構,可以服務于網絡的任何地方,并且可以任何形式使用”;思科還首次推出了8000系列電信級路由器,是首批搭載Silicon One芯片和思科新的IOS X7操作系統的產品,這些設備旨在降低建設和運營大規模網絡的成本,從而運行5G數據、視頻和云等數字應用和服務。隨后,思科的新戰略得到了一些運營商和超大規模云服務廠商的支持。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Silicon One芯片的定位是大容量、低成本,需要在有限的芯片面積上集成框式、盒式、交換三合一的設計,看起來似乎既能滿足OTT廠家對容量和性價比的需求,又滿足了運營商對電信級芯片性能的渴望,但這種兩頭兼顧的產品能否真正滿足運營商需求?思科能否抓住“5G+云+AI”的大好機遇?這些都還需要市場和時間來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