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訊 廣東數字經濟總體規模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一,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對于數據中心的需求不斷提升,近年來,廣東省數據中心市場規模增長速度保持在20%以上。
29日,首屆“東數西算”粵港澳大灣區(廣東)算力產業大會在廣東省韶關市舉行,會上發布的《廣東新型數據中心發展白皮書》(下稱《白皮書》)顯示,2021年,受到互聯網行業需求增速放緩等因素影響,廣東省數據中心市場規模為164.1億元,增速有所放緩。
廣東省是國內最早布局數字經濟的省份之一,數字經濟規模連續4年位居全國第一。數字經濟的高速發展為廣東省數據中心產業帶來大量需求,同時也對廣東省數據中心產業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
根據《白皮書》,2020年廣東省數字經濟增加值5.2萬億元,在產業數字化方面,廣東數字產業化增加值規模約1.73萬億元,數字經濟高新技術企業達2.2萬家,居全國第一。在產業數字化方面,廣東省產業數字化增加值規模約3.47萬億元,亦是全國第一。
在數據中心產業方面,“東數西算”工程全面啟動前,廣東省發布《廣東省5G基站和數據中心總體布局規劃 (2021—2025年)》進行提前規劃,主要分為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合理控制廣東省全省數據中心建設總體規模;二是優化廣東省數據中心的空間布局;三是優化數據中心用能,促進廣東省數據中心產業綠色低碳發展。“東數西算”工程全面啟動后,粵港澳大灣區樞紐在韶關設立數據中心集群,承接廣州、深圳等地實時性算力需求,引導溫冷業務向西部遷移,構建輻射華南乃至全國的實時性算力中心。
廣東省數據中心產業聯盟輪值主席劉志斌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近年來廣東數據中心市場規模能夠保持20%以上的增長速度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個人對數據業務的需求,大量個人用戶拉動了數據產業鏈的發展,二是新型產業在不停變化發展,尤其疫情前呈現百花齊放的態勢,其中誕生了很多數據的需求,從而推動了整個產業的建設。
“2021年市場規模增速放緩,一方面是受疫情影響需求下降,另一方面也有規劃建設更科學合理以及產業鏈整合的因素,增長一定是有平臺期的,未來算力和應用中心的結合也會產生新的驅動力。”劉志斌說。
《白皮書》顯示,2021年廣東省在運營機柜29.4萬架。2021年廣東省數據中心需求規模約為21.7萬架,廣州和深圳是廣東省最主要的數據中心需求來源。受供需關系影響,廣東省兩個核心城市廣州、深圳的上架率水平明顯高于其他地區,分別為69%和83%。其次為東莞、佛山,兩地綜合上架率約為64%。除廣州、深圳、東莞、佛山以外的其他地區上架水平較低,約為50%。
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數據中心作為物理載體,在數字經濟發展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劉志斌在會上表示,對標國家部署要求,當前我國數據中心還面臨布局建設不優、算力算效不足、能源利用不充分、技術水平不高等問題,迫切需要引導傳統數據中心向具備高技術、高算力、高能效、高安全特征的新型數據中心演進。
劉志斌向第一財經表示,以前是需求驅動和投資驅動,但近年由于國家“東數西算”布局10個數據中心集群的規劃,以及低碳的要求,自然會對數據中心的布局產生新的影響,布局會向更加科學的方向發展。此外,未來整個數據中心產業的發展肯定是基于算力和應用的需求,這又會驅動新業務的發展和布局,進一步發揮集群效應。
根據《白皮書》,從產業發展看,未來廣東數據中心產業布局優化,大型數據中心向韶關聚集,數據中心集群化發展下,產業規模持續擴大,上架率穩步提高,同時,更多節能減碳先進技術得到應用,綠色能源使用比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