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訊 從倫敦灣區的工業革命,到舊金山灣區引領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奇跡,每次工業革命似乎都源自于灣區。
然而與前三次工業革命不同是,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是真正意義上的東西方齊頭并進。毫無疑問,世界科技創新中心正在迎來歷史性東移?;浉郯拇鬄硡^作為我國智能制造業門類最全、產業鏈最完整、市場最活躍的地區,有望成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全球策源地之一。
而珠海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門戶樞紐,注定要在新一輪全球科技格局調整中擔負重任。于是,曾經的改革開放春潮乍起之地,中國首批經濟特區之一的珠海,在十四五的第一個春天再次擔綱,續寫“春天的故事”。
3月29日,珠海牽手華為,宣布在高新區落子布局智慧視覺創新示范城項目建設。華為珠海智慧視覺聯合創新中心、粵港澳大灣區智慧視覺產業聯盟在珠海揭牌成立。
時代命題與珠海實踐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在日益激烈的新一輪國際科技競爭中,大國們不約而同的將目光投向了人工智能領域,并開始以國家力量搶占人工智能競爭制高點,爭相制定該領域的國家發展戰略和規劃,以抓住人工智能帶來的新一輪產業變革的發展機遇。
在當前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階段中,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將成為我國“十四五”期間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設創新型國家,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技術保障和核心驅動力之一。
城市作為承載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民生保障的重要載體,該如何用好這一驅動力,是“十四五”期間擺在每個城市面前的新的時代命題。
這一次,珠海選擇從機器視覺產業入手,撬動圍繞人工智能技術的新投入、新增長。并將聯合華為公司把機器視覺打造為珠海的一張名片,建設視覺珠海示范城市,目前已經率先在高新區進行試點孵化。
一邊是延綿的蠔田,一邊是起伏的鳳凰山余脈。四十多年前,沿著鳳凰灣只有一條羊腸小道,而如今這條沒有等級的小土路已經變成港灣大道,破敗的土路和雜亂的蠔田早已不見,路口的雷達和電警/卡口攝像機全方位記錄著一路心曠神怡的濱海風光與車輛交錯的時空數據。
在唐家第一工業區城市更新項目的施工現場,智慧工地系統實時采集著工地情況,為施工安全保駕護航。
在大南山制高點上, “火眼”攝像機夜以繼日地對林地火災進行全域巡航。
雪亮示范工程、全息視覺示范道路、智感安防示范小區、智慧管理示范園區、智慧聯接示范學校、智慧工地示范區域、環境感知示范體系,通過建設“七個一”子項目,將被水網切割成若干個島嶼的珠海,在數字世界串聯起來。
機器視覺作為智慧城市之眼,通過視覺等敏銳感知城市的發展變化,獲取無處不在的城市數據,實時感知、海量計算、及時反饋“讓城市更聰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成為可能。
40多年前,這里曾是國人開眼看世界的重要窗口;40多年后,這里又成為了人們望向數字世界的重要端口。前后40年,不同的“珠海實踐”回應著不同的時代命題。
點亮灣區智慧視覺產業
華為、華大基因、大疆……粵港澳大灣區幾乎占據著國內人工智能的“半壁江山”,產業基礎疊加國家級戰略升級,珠海迎來了千載難逢的重大戰略發展機遇期,以智慧視覺應用工程和產業建設為突破點,向著全球智慧視覺高地邁進。
3月29日,2021智慧視覺產業珠海城市峰會暨華為機器視覺新品發布會在珠海舉行
實際上,珠海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及核心城市之一,一直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和新興產業培育。1988年,珠海便提出要從勞動密集型產業向技術密集型產業轉變的發展戰略。珠海早期對于高新技術企業的產業布局,也為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產業環境。珠海高新區作為珠海市的科技創新中心和新興產業中心,目前已形成以軟件和集成電路設計、生物醫藥和醫藥器械、智能制造和機器人、智慧產業等高端產業為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在智慧視覺產業發展方面,珠海高新區作為廣東省第一批人工智能產業園,人工智能及相關產業已初具規模。
伴隨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高新區以智慧產業園為載體,加快引進培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和無人駕駛等領域的創新企業。目前,高新區共有與人工智能領域相關的企業112家,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226.3億元。
為了更好地融入灣區發展,煥發更大的產業集聚優勢,珠海此次與華為強強聯手,共建粵港澳大灣區智慧視覺產業聯盟。依托粵港澳大灣區智慧視覺產業基礎,面向全球,積極引進行業內系統集成、智能AI算法、智能芯片與傳感器、軟件開發和硬件設備等企業。為大灣區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積聚勢能。
為什么是珠海?
2018年7月,珠海市政府與華為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智慧城市建設、人工智能、物聯網等領域開展全方位戰略合作,共同推動珠海軟件、人工智能、物聯網、智能制造等產業發展壯大;
2019年5月,華為珠海人工智能創新中心落戶香洲區,志在打造珠江口西岸重要的人工智能領域的創新中心;
2020年4月,珠海市政府與華為簽約,合作共建國內領先的鯤鵬產業生態,助力珠海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和智慧城市建設;
去年11月,華為珠海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聯合創新中心在高新區揭牌成立,將全面支持鯤鵬產業生態建設,推動珠海數字經濟轉型升級……
而且,不止華為,近兩年越來越多的人工智能巨頭將目光投向了珠海,“小而美”的珠海為何能頻頻得到頭部企業青睞?首先,珠海作為唯一一個與港澳陸地相連的灣區城市,區位優勢不言而喻,同時也帶來了諸多的政策優勢。珠海市以橫琴自貿區為切入點實行制度創新,擁有24小時通關、澳門單牌車自由進入橫琴等獨特通關政策;橫琴注冊企業僅征15%的企業所得稅的最優惠財稅政策;允許開展人民幣離岸業務的創新金融政策等。未來逐步構建與港澳自由港政策相適應、與國際規則相銜接的創新機制和營商貿易標準,還將釋放更多制度紅利。
其次,青春之城、活力之都、東方馬爾代夫的城市環境也是吸引企業扎根在此的重要原因。營商環境方面,根據《2019中國城市營商環境報告》數據顯示,珠海市在經濟活躍城市的營商環境綜合排名中排在第十位,營商環境在全國處于優秀水平。
此外,人才是產業發展的第一資源。珠海市擁有中山大學珠海校區、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聯合國際學院UIC等10所高校,在校生達13萬人,其中4所位于主園區內,在校大學生超過7萬人,產業人才儲備充足。未來,珠海還將與華為共建智慧視覺行業人才培育基地。支持華為與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北京師范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共建ICT人才培訓基地,以智慧視覺產業和技術發展的最新需求推動教學資源建設以及課程優化,為智慧視覺產業發展輸送源源不斷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