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光輝/攝
2月23日19時49分,我國首顆超100Gbps容量的高通量衛星中星26號在四川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并順利進入預定軌道。該衛星交付后,由中國衛通負責運營管理,至此,中國衛通星隊的衛星數量擴展到17顆。
據悉,中星26號采用我國自主研發的東方紅四號增強型衛星平臺,使用電推﹢化學推進的混合推進設計,能夠承載更多的有效載荷。星上設計的Ka頻段高通量通信載荷,主要覆蓋我國全境及周邊地區和水域、東亞、東南亞、南亞部分地區、太平洋和印度洋部分區域等。該星是國家重要的空間基礎設施,是新一代滿足衛星互聯網及通信傳輸要求的高通量通信衛星。
該星將與中國衛通現有的中星16號、中星19號兩顆高通量衛星共同為我國及“一帶一路”沿線航空、航海、應急、能源、林草等行業及普遍服務用戶提供高速的專網通信和衛星互聯網接入等服務,為邊遠地區提供安全可靠、無縫覆蓋的信息傳輸手段,進一步縮小城鄉“數字鴻溝”,并有效滿足空中旅行與遠航對于寬帶通信的巨大需求,為衛星互聯網業務提供可持續發展的新商業模式。
據了解,2017年我國成功發射了首顆完全自主研發的高通量衛星中星16號,成為繼美、歐等少數發達國家和地區后掌握Ka頻段寬帶通信技術的國家。2022年中星19號發射成功,高通量衛星互聯網能力再一次得到提升。但從整體上看,在覆蓋、容量、應用等方面還不能很好地滿足衛星互聯網建設需求。中星26號作為我國首顆超100Gbps容量的高通量衛星,設計了94個用戶波束,可以覆蓋更廣區域、提供更大的容量、滿足更多的信息服務需求。
中國衛通方面表示,中星26號衛星可以提供安全可靠、無縫覆蓋的信息傳輸,能夠有效填補國內部分地區的衛星覆蓋空白,特別是可以滿足“一帶一路”沿線對于機載、船載寬帶通信的迫切需求,解決沿線邊緣地區長期無寬帶覆蓋的問題。投入運營后,中星26號將在航空機載寬帶、船載應用、應急通信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