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SZ訊 2016年全國通信光電纜專家聯席會議于6月23日在蘇州吳江隆重舉辦,本次會議由中國電器工業協會電線電纜分會、中國電子元件行業協會光電線纜及光器件分會、中國通信企業協會通信電纜光纜專業委員會等聯合舉辦,通鼎互聯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承辦。
中國智造為光電線纜企業轉型指明方向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光纖之父”趙梓森、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委員,原機械工業部總工程師朱森第、上海電纜研究所副所長江斌,上海電纜研究所高級顧問、中國電工技術學會電線電纜專業委員會主任范載云,專家慕成斌,信息產業部電信研究院通信標準研究所副所長敖立,通企光電纜專委會秘書長段志剛,華紀平、杜柏林等國家光電纜專家學者、業界領袖、行業精英100多人,圍繞“通信光電纜行業的制造智能化與產品創新”主題,凝聚行業智慧,聚焦產業熱點,探討創新之道,引領產業發展。
作為此次會議的承辦單位,通鼎互聯總裁蔣小強致歡迎辭。蔣小強指出,當前的中國已經邁入制造業大國,但非制造業強國,“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戰略的推動,為中國制造業轉型提供了方向和路徑。光電線纜作為制造業的細分產業,也正面臨著成本優勢快速遞減和新競爭優勢尚未形成的兩難局面。而中國智造的提出、以及工業互聯網的應用,為光電線纜謀求智慧轉型打開了一扇窗。
通鼎互聯將在兩方面謀求轉型
基于此,蔣小強表示,通鼎互聯將在兩個層面謀求智慧轉型:一是商業模式、發展戰略的智慧轉型。通鼎互聯是通鼎集團旗下核心子公司,從事光棒、光纖、光電纜、無源器件、檢測儀表、線纜材料、裝備制造等涵蓋光電線纜全產業鏈的制造業務。近幾年,公司向產業鏈的縱向和高端延伸,由信息通信的物理層向應用層發展,新增通信光接入設備、大數據計算、云存儲、數據挖掘、數據安全、動環檢測、流量掌廳等業務,大力發展具有較高附加值和高技術含量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了“一元為主、兩翼齊飛”的發展格局。
二是打造新的制造生態體系。公司以“工業互聯”的思想重新塑造企業內核,從“設備、人員、信息流”三個方向,用智能化、網絡化、數字化的技術,建立機器互聯的集群制造系統,人員分工協同系統,以及人機互聯的集中控制信息系統,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覆蓋業務全過程,實現“機在干、數在轉、人在看”, 形成線上線下一體化智造格局,突破發展瓶頸,打造智能工廠,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在當前新一輪科技變革和產業變革浪潮涌動中,光電線纜行業一些關鍵的核心技術、研發方式、創新手段、商業模式,甚至企業的組織形式已經取得革命性突破,行業內多數企業已經開始智能制造的嘗試和探索,形成了較為系統的經驗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