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訊 中國智慧園區標準化白皮書中提到,信息和通信技術的投資對于經濟有明顯的拉動作用,未來十年數字經濟更將是全球經濟增長的引擎。而智慧園區是智能社會的落腳點,是當今發展數字經濟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智慧園區應結合新技術,以科技為園區賦能,打造“安全、智慧、綠色”的園區,提升園區的社會和經濟價值,實現園區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智慧園區建設已成為當今城市規劃和社會關注的焦點,成為產業園區和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4月8日,由華為主辦的“2020北京區域新基礎設施建設&智慧園區建設研討會”通過華為云WeLink遠程會議的方式成功舉辦。作為華為“生態偕行,馭勢共贏”系列活動的第二期,本次會議共同探討了ICT行業的新趨勢及其在智慧園區方面的落地與應用。
賽迪顧問電子信息產業研究中心副總經理賈珊珊做了主題為《中國“新基建”時代,ICT行業趨勢分析》的內容分享。報告以C/B/G端三類用戶的兩組數據、由新冠疫情“黑天鵝”起飛引發的一組問題、以“流通”貫穿新型基礎設施始終的一個表格和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的一組圖片為導入,表明在數字經濟時代下新型基礎設施已經呼之欲出。
同時,報告圍繞計算能力、通信管道、軟件定義(SDx)、智能終端、數據治理、C/B/G端數字化重點應用等,對中國ICT行業趨勢進行了預判。報告指出,2019年全球及中國數據中心IT投資規模分別實現7.1%和13.5%的高速增長,未來IDC和邊緣DC將成為DC行業發展主流形態,并推動數據中心繼續向高密化、模塊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演進。隨著5G元年的到來,通信管道逐漸邁向信息多維化、布局立體化和架構服務化,云網融合、云邊協同、多云管理等技術不斷完善。軟件定義技術(SDx)技術將加速通用硬件的集約化、虛擬化、靈活化應用,推動ICT行業從以硬件資源為核心變為以軟件平臺為核心。在應用方面,流量整合、應用創新、商業化變現將成為支撐C端業務破局的必備工具,智慧城市、智慧園區等G端業務逐漸從信息化走向智能化、中臺化。
從未來機會點來看,微模塊數據中心、模塊化UPS、物聯網芯片及AI芯片等硬件,工業互聯網、IDC服務、應急管理、城市大腦管理平臺、智慧園區數字中臺等平臺和解決方案值得關注。
中國聯通智能城市研究院咨詢規劃BU負責人郭中梅為大家帶來了有關《頂層設計引領,打造5G超智能園區》的主題演講。她首先分享了智慧園區的發展趨勢以及5G超智能園區的內涵與特征,并提出打造5G超智能園區將涵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智能中樞以及豐富的上層應用,須依托頂層設計進行統籌規劃。她還分享了中國聯通智能城市研究院開展智慧園區頂層設計的方法論、工具,以及5G超智能園區的頂層設計方案。郭中梅指出,以5G為基礎的“泛在傳感連接網絡”將成為智慧城市建設的關鍵基石,將打破傳統智能的桎梏,重構城市智能體系,形成“端-邊-樞”全域一體的新型城市智能體系,即5G+末端感知智能、邊緣計算智能、中樞決策智能。作為城市的重要單元和功能載體,智慧園區的信息基礎設施、運營管理范式、應用場景等正面臨全時空、全方位、全要素的數字化重塑, 5G帶來的萬物智聯將大大提升園區的多維感知、數據驅動、智能決策能力,進而催生園區發展新動能,塑造園區競爭新優勢。
華為北京智慧園區業務部部長劉中元做了主題為《華為智慧園區解決方案介紹》的報告。報告就當前智慧園區發展的前沿趨勢,各種行業園區的智慧化方向,華為智慧園區解決方案的整體架構等專題做了詳細介紹。華為智慧園區解決方案秉承“把困難留給自己,把方便留給客戶”,通過華為在ICT領域多年積累的技術能力和管理經驗,運用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手段,為各行各業的客戶提供智慧園區業務平臺。華為業務團隊通過“平臺+生態+標準”的建設思路,聯合業界咨詢設計伙伴、應用開發伙伴、建筑設計伙伴、系統集成伙伴、南向感知設備伙伴,共同向客戶提供“安全、智慧、綠色”的智慧園區解決方案。同時華為通過組建智慧園區開放實驗室,對各種南向感知設備、各種中間件能力部件(如IOT、GIS、大數據、定位系統等)進行適配和認證,一方面促進各種設備和系統的標準化,另一方面為客戶提供豐富的選擇。報告結束后,劉中元還針對各類伙伴提出的各種熱點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技術討論和詳細解答。
作為華為“生態偕行,馭勢共贏”系列活動的第二期,此次活動內容得到了廣大生態伙伴的共鳴。華為也希望與更多伙伴一起齊心協力,構建聯合解決方案,為客戶聯通數字孤島,實現整體智慧,沉淀數字資產,持續業務創新,共同做大做好智慧園區市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