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訊 在2025年DevCon大會上,Xconn科技公司率先展示了其Apollo CXL交換機技術。這款產品通過Compute Express Link(CXL)協議實現了革命性的內存池化功能,能夠跨異構系統進行動態按需的內存共享與擴展,覆蓋云計算、人工智能(AI)及高性能計算(HPC)等應用場景。
來源:Xconn
Xconn產品營銷與管理高級副總裁J.P. Jiang向《EE Times》透露,Apollo交換機單芯片同時支持CXL 2.0和PCIe 5.0協議,可在CPU、GPU及加速器(包括第五代AMD EPYC處理器)之間實現TB級內存擴展,且保持接近本地內存的訪問延遲和一致性。這種特性使其特別適合AI推理、鍵值緩存、內存數據庫和虛擬化工作負載。Jiang強調,通過一致性訪問技術,共享內存的性能表現如同本地DRAM,從而避免資源過度配置。
"內存仍是昂貴資源,池化是突破AI計算內存墻最高效經濟的方案,"Jiang表示,"沒有交換機就無法實現可擴展性。"目前該交換機已獲得Linux內核支持,可對內存池進行虛擬化管理。Xconn正與超大規模數據中心合作,為科學計算、基因組數據庫等大內存需求場景提供支持,不過實際部署中仍需進行軟件調優。
針對AI領域,Jiang指出大型語言模型(LLM)的規模膨脹正不斷挑戰內存使用極限。Objective Analysis首席分析師Jim Handy評價稱,Xconn作為首批推出CXL交換機的企業已取得市場先機:"這類交換機需要極高速度,他們能達成技術要求實屬難得。"他在接受《EE Times》采訪時表示,當前DDR接口性能已接近瓶頸,而CXL既能提供大容量內存又可保障高帶寬,完美匹配AI需求。
Handy在存儲網絡產業協會的研討會上分析,CXL技術對不同用戶意味著不同價值:早期關注點在于一致性,隨著標準演進,討論重點轉向閑置內存利用、容量擴展及帶寬提升。他特別指出,CXL允許將舊型號內存接入處理器,為芯片設計者釋放更多優化空間。更先進但尚未普及的CXL 3.0應用還能實現處理器間的直接數據交換,未來有望構建大型處理器互聯架構。
行業觀察人士認為,盡管當前市場處于早期階段,但Xconn的技術突破為應對AI算力需求爆炸提供了關鍵基礎設施。隨著CXL 3.0標準推進,內存資源共享技術或將重塑數據中心架構。
本文作者Gary Hilson是專注軟件、企業網絡技術領域的自由撰稿人,其作品見于《Network Computing》《InformationWeek》等多家北美權威科技媒體。
原文:Xconn Shows Off First CXL Switch - EE Times - https://www.eetimes.com/xconn-shows-off-first-cxl-swit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