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SZ訊 從“閉關修煉”到“生態聯盟”,面對互聯網大潮及各行業互聯網化轉型,華為的戰略姿態終于做出重大調整。成立近30年的華為,嘗試通過技術和全球市場資源的積累,與全行業需要ICT連(信息與通訊)接能力的企業結盟,以跨行業平臺的方式在實體經濟轉型中扮演“技術土壤”的角色。在華為的構想中,公司將是其中的技術核心。
19日,在首屆開發者大會(HDC)上,華為正式對外發布了開發者生態戰略和面向開發者的“沃土”計劃,宣布將在五年內投入10億美元支持開發者計劃,同時開放技術專家團隊、全球6000多個企業市場渠道,對開發者提供研發、銷售和交付能力培訓。
華為常務董事、戰略Marketing總裁徐文偉日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華為要打造的是一個生態鏈,大家印象中的華為習慣了單打獨斗,但華為能力有限,不可能了解各行各業的企業應用,無論華為發展得有多快,打造一個合作共贏的商業合作伙伴聯盟始終是我們的戰略目標。”
開放全球6000個渠道
如果說,在電信市場追趕時期的華為是“單打獨斗”,那么在華為希望打開企業市場的“萬億糧倉”時,“獨角戲”只能走入窄胡同,與合作伙伴“并肩作戰”是必走之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獲悉,此次華為發布的“沃土計劃”主要包含五大部分內容:“創新基金”,為伙伴的創新聯合解決方案提供實物支持、開發資金支持、技術專家支持;“開發支持”,專項投入開放平臺和遠程實驗室建設,讓伙伴聚焦業務、高效開發;“華為認證”,對伙伴開發能力和解決方案予以認證;“人才培訓”,為伙伴提供研發、銷售和交付能力培訓;“營銷基金”,用于開發者生態圈拓展、創新解決方案營銷活動及銷售激勵。
華為產品解決方案總裁張順茂對記者表示,華為在未來5年內,將至少拿出10億美元投入“沃土”計劃。其中,2億美元作為對中高端開發、合作伙伴培訓基金;3.5億美元投入eSDK(華為向開發者提供的ICT能力開放平臺);1.5億美元作為創新基金,面向開發者提供實物、解決方案的支持,2億美元作為營銷支持基金;面向合作伙伴開發能力認證投入0.5億美元,剩余投入生態培育其他方面。
華為常務董事、產品與解決方案總裁丁耘表示,在技術和解決方案方面,華為為開發者提供的ICT開發能力覆蓋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寬帶、SDN、移動辦公等12項前沿技術領域,橫跨了IT和CT(電信)領域。
“截至目前,華為服務了全球170多個國家,在全球企業市場建立了6000個渠道資源。今天,這一系列資源將成為我們的合作伙伴、開發者走向全球的平臺。”丁耘表示。
希望扮演“使能者”
丁耘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全球新一波的數字化轉型正在形成,今年將會是國內實體行業數字化轉型中的里程碑節點。各行業實體轉型對ICT帶來的市場將是一個非常大的體量,但是靠華為一家公司或者若干公司難以支撐龐大的需求,華為需要和產業合作伙伴共同協作。根據華為的預測和規劃,2020年將會為開發合作伙伴提供超過1000億美元的市場空間。
丁耘舉例表示,“在IT領域,華為大數據能力幫助招商銀行(18.25 -1.78%,咨詢)打造了實時征信系統,通過垂直整合,信用卡征信時間從兩周變到了分鐘級,分鐘級的征信能力帶來小貸和微貸的根本性變化;在CT領域,通過和騰訊合作,手游體驗從500毫秒的時延降到50毫秒左右,使得平臺之上的手游開發者可以調用網絡能力,體驗得到極大的改善。”
徐文偉日前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華為是能力有限的公司,不能做沒邊的事。”那么,華為與合作伙伴構建生態,如何厘清與合作伙伴的邊界?“在‘上不碰應用,下不碰數據’的原則上聚焦管道能力。”丁耘對記者表示,“這樣的聚焦怎么做?華為的價值在數據和應用之間,中間層需要打造一個開放和使能的沃土平臺,只有打造這樣的平臺之后,才能跟整個合作伙伴一起提供更加快捷、更加高效的定制化、行業化、互聯網化的解決方案,幫助全產業實現數字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