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SZ訊(編輯:Aiur) 2018年9月3-4日,訊石第十七屆光纖通訊市場暨技術專題研討會(簡稱“訊石研討會”)將在深圳麒麟山莊隆重舉辦。第十七屆研討會主題關鍵詞為“5G+數據中心+芯片”,訊石堅持在每屆研討會上邀請光通訊行業上下游最前沿和頂級的專家學者帶來精彩演講,力求為參會人員帶來最有效信息,包括最新市場趨勢及技術動態。
本期文章為您介紹第十七屆訊石研討會講師嘉賓——中國優秀半導體創業家暨微電子技術大咖、上海光梓總經理史方博士
史方博士國家科技重大專項02專項專家組專家,國際電子材料和半導體器件領域內的著名專家和成功創業家。史方是美國斯坦福大學碩士及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電子材料博士。2005年擔任美光科技戰略發展部高級經理,主持美光科技、斯坦福大學和美國能源部聯合項目“大容量相變存儲器(PCRAM)”的研發,該項目于2007年開始全面產業化。
他回國創辦隆智半導體有限公司,領導團隊在國際半導體界第一次將“量子共振隧道穿越效應”和硅半導體閃存芯片的制造工藝結合在一起,研究和發展了全球第一顆具有商用價值的、以“量子共振隧穿效應”為機理的高速低功耗閃存芯片。隆智半導體于2012 年被世界500強企業美國智訊公司全資收購,為隆智投資方創造平均4年8.5倍的投資回報。現任上海光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精 彩 演 講 回 顧
2018武漢·光電子創新論壇:“企業結合資本和市場才能實現創新”
在武漢光電子創新論壇上,史方博士認為企業創新是經濟行為而非科技行為。第一點,如果缺少客戶購買產品和服務,如果企業創新對于行業和市場沒有產生有助于發展的或者有助于的提升產品服務的話,這種創新談不上創新或者是不完整的創新。
第二點,在大規模的電子芯片行業里面,現在集成電路的發展給光電行業帶來很多可借鑒的經驗,例如硅光的高速發展借鑒了硅材料的發展。光電子芯片和微電子芯片在光通訊行業里面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光芯片和電芯片合理配套使用才能形成很好的產品。微電子芯片大規模使用在高速光路里面,和成熟的CMOS供應鏈在光電子行業里可能會產生一個光摩爾定律,這是電子芯片行業給光芯片行業帶來的創新。
第三點,國產芯片怎么為國內光通信行業創造價值?這個問題在大環境下被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層面。史方博士認為對于國產芯片企業要創新,芯片企業要克服市場,讓市場給國產芯片提供機會。這僅靠企業自己努力或者是政府助推,企業是難以完成突破的。而國產芯片企業怎么完成創新?首先要清楚中國有國外也有的情況下,國產要怎么才能做的更好,要怎么讓客戶放心使用,它的核心就質量把控問題。
史方博士表示,由于中國在消費電子上,長期采取產品低價競爭和“白牌”戰略,導致芯片行業產業一種哲學式的質量忽視,不重視長期可靠性,而恰恰這種思想哲學導致客戶對中國芯片產生質量不佳的刻板印象。現在國產芯片企業需要改變這種哲學思維,要向日本、德國、美國等領先國家一樣去潛心研究。他認為在大規模生產下保證質量,只有跨越這種低價競爭的思維,為工業化應用服務,才是真正的達到創新!
上海光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PHOTONIC)
上海光梓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國內高速模擬光電子芯片領域的領軍企業之一。上海光梓創始團隊擁有英特爾、美光公司從業背景,有伊利諾依大學、斯坦福大學和俄勒岡州立大學從學經歷,更有中國千人計劃特聘專家。上海光梓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專利的全CMOS高速低功耗模擬光電子芯片設計和制造技術,聯合世界領先水平的學術研究單位(斯坦福大學,復旦大學,俄勒岡州立大學)和行業內的龍頭企業(英特爾、思科、ZTE中興通訊等),為持續增長的云計算大數據中心提供在性能、功耗、價格上都有極強競爭力的光通訊核心芯片。
即將演講:2018年第十七屆訊石光纖通訊市場暨技術專題研討會 — 話題“光模塊電芯片發展機遇與挑戰 ”
光通信核心和高端技術的缺失是中國制造業大發展潮流中的遺憾,中國整體集成電路水平跟國外領先對手差距約有30年,高端光通信芯片也相差甚遠,中國極度依賴進口國外中高端芯片的局面短期難以打破。隨著國內光電子與集成電路創業團隊不斷增長,新興企需要在市場激烈競爭和高端產品研發上不斷前行,國產高端光模塊電芯片能否通過產品創新提升全球競爭力是中國芯成長的關鍵。100G/400G高速時代企業創新如何進行,本次報告將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度的討論。
【會議相關信息】
會議時間:2018年9月3 - 4日
會議地點:中國·深圳麒麟山莊
會議規模:500~600人
會議性質:訊石會員或廣告客戶免費2人(超出名額按1600元/人),非會員報名2500元/人。
【會議推廣合作歡迎聯系】
華南:楊春苑 0755-82960080
華東:曾家梁 0755-82960080-168
華中北:凌科 0755-82960080-160
訊石歡迎及誠摯邀請廣大光纖通訊從業者參會,會議報名請微信掃描以下二維碼。更多訊石研討會精彩內容請點擊:《2018訊石第十七屆光纖通訊市場暨技術專題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