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即將到來的“十二五”,已經躋身世界500強名單的三大運營商及其他通信制造央企,能否成為“世界一流”,成為管理者最直接的挑戰。
“十一五”即將過去,面對下一個五年,包括三大電信運營商在內的央企該往何處走?
12月23日,國務院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下稱國資委)召開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履新剛滿四個月的國資委主任王勇提出,“十二五”時期,央企改革發展的核心目標是做強做優,培育國際競爭力,成為世界一流企業。
這樣的目標被業界解讀為“王勇新政”。面對即將到來的“十二五”,已經躋身世界500強名單的三大運營商及其他通信制造央企,能否成為“世界一流”,成為管理者最直接的挑戰。
大而不優
自七年前成立之時,國資委就肩負著指導國有企業做大做強、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使命。
截至11月份的數據顯示,央企今年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4.9萬億元,同比增長34.7%;實現凈利潤8022.6億元,同比增長50.1%;央企資產總額達到23.9萬億元,同比增長15.6%。
而在整個“十一五”時期,央企的資產總額、營業收入、上交稅金和稅后凈利潤等主要經營指標均實現五年翻一番,年均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率達到115%,進入世界500強企業增加到30家,三家通信運營商均赫然在列。
然而,高速發展的央企,在不斷壯大的同時,并未獲得相匹配的國際競爭力,大而不強、大而不優是央企改革發展中不可忽視的問題。王勇指出,央企發展質量不高、后勁不足的問題比較突出。這樣的問題在
通信央企中同樣存在。
在王勇看來,缺乏真正的國際競爭力、技術創新能力不強、管理水平和資源配置效率不高等問題是央企改革面臨的艱巨挑戰。他向與會央企領導喊話:“機遇和挑戰并存”、“希望與困難同在。”
五大
戰略
在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大背景下,基于央企發展現狀的判斷,國資委把“做強做優中央企業、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定為“十二五”時期中央企業改革發展的核心目標,這也為
通信央企的改革發展指明了發展方向。
王勇表示,“強”體現為自主創新能力強、資源配置能力強、風險管控能力強、人才隊伍強;“優”體現為經營業績優、公司管治優、布局結構優、社會形象優。
為實現這一目標,王勇提出“十二五”央企改革發展“五大
戰略”:轉型升級
戰略、科技創新
戰略、國際化經營
戰略、人才強企
戰略以及和諧發展
戰略。
在談及科技創新
戰略時他著重指出,科技進步和創新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也是做強做優中央企業、培育世界一流企業的重要舉措。
而在追溯國資委成立七年來的歷程時,王勇表示,堅持遵循市場規律和企業發展規律,推進技術創新等形成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是國資委成立七年來的寶貴經驗之一。
對技術密集型的通信業而言,技術創新則顯得尤為迫切。
重組目標不變
包括電信運營商在內相當數量的央企,在“十一五”期間均在國資委的指導下,實施了兼并重組。按照計劃,國資委的目標是央企數量調整至80-100家。本著優化資源配置的原則,“十二五”期間,央企重組仍將繼續。
王勇表示,央企重組的目標和方向不變,重組工作“任重道遠”。國資委仍將按照國務院要求,調整央企布局結構。明年國資委將推動央企加大企業內部資源整合力度,采用多種方式剝離重組非主業資產,支持具備條件的企業探索產融結合。
王勇指出,國資委鼓勵央企進行不留存續資產的整體上市,主業資產已經整體上市的,通過多種途徑實施集團層面整體上市;涉及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必須采取國有獨資形式的企業,要進行公司制改革;其他行業和領域的央企,要積極引進各類投資者,實現產權多元化。
在產業布局調整方面,王勇表示,將推進央企產業升級,淘汰落后產能,王勇強調,要集中力量重點支持有較好基礎的企業發展
戰略性新興產業。
■十二五的“一”、“五”、“三”
“十二五”時期推進中央企業改革發展的總體思路是:圍繞“一大目標”,實施“五大
戰略”,加強“三大保障”。
一大目標:做強做優中央企業、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五大
戰略:大力實施轉型升級
戰略、科技創新
戰略、國際化經營
戰略、人才強企
戰略、和諧發展
戰略。
三大保障:繼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增強企業活力,提供動力保障;不斷完善國資監管體制,增強監管有效性,提供體制保障;加強和改進企業黨建工作,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提供組織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