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帶用戶活動是寬帶產業整體狀況的長期晴雨表。工信部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1-11月,國內
寬帶用戶凈增2880.2萬戶,總數達到1.55億戶,增長率達到22.8%;而同期,國內固話用戶繼續呈現負增長的趨勢;移動電話用戶增長了1.16億戶,總數達到9.75億戶,增長率為13.5%,相比之下,國內
寬帶用戶增長走在了前列,這也意味著,寬帶對運營商的業務營收,業務結構調整等方面的影響越來越大。
寬帶是信息化的支撐基礎
寬帶作為信息化的基礎,高效、立體化的網絡升級將成為推動兩化深度融合,以及國家發展方式變革的加速器。
寬帶用戶數得到長足的發展,對提升國內互聯網普及率,提升整體信息化水平,促進兩化融合,繁榮互聯網經濟都有重要的意義。同時,也將為運營商貢獻更多業務收入。
從國家的層面來講,寬帶是實現信息化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是信息化的物質基礎。在國際上,人均寬帶和人均信息的占有量已經成為衡量國家經濟實力的核心指標之一。一個國家如果要從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轉型,在規律上一定要符合移動化,然后是寬帶化、全IP化,最后是融合化的邏輯順序。
2011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年初國家就已經明確了十二五期間針對電信業投資的2萬億,八成以上將投入到寬帶產業升級中。十二五開局之年,寬帶提速無疑已成為電信業的關鍵詞。
在市場方面,當前,我國電信運營商均將寬帶視為戰略重點,紛紛加快寬帶網絡升級提速,以智慧城市為代表的信息化城市建設在全國掀起高潮。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1年上半年,我國已有近50個城市、城區或園區提出了具體的智慧城市建設目標和行動方案,其所涵蓋的領域范圍遍及城市生活管理的方方面面。
“寬帶中國”戰略成效顯現
運營商是寬帶建設的主力軍,寬帶服務的提升,價格的下降,信息鴻溝的填補都需要運營商去積極推動。在缺乏寬帶國家級戰略的背景下,我國寬帶市場仍然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
首先,在寬帶普及方面,2008年-2010年,國內基礎電信企業的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分別新增1701萬戶、2034.7萬戶、2236萬戶。寬帶接入用戶增長率保持兩位數發展,分別達到25.59%, 24.38%和21.66%。據工信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1月,我國基礎電信企業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數達到1.55億,人均寬帶普及率超過11%,相比之下,印度人均寬帶普及僅1%。
寬帶的普及推動了網民數量的增長。互聯網普及率由2006年的10.5%上升到2010年的34.3%。截至2011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到4.85億,互聯網普及率攀升至36.2%。
其次,從網速和資費看,自2010年開始,中國電信(微博)和中國聯通(微博)(5.05,-0.03,-0.59%)在全國不少地方已啟動免費寬帶提速舉措。今年以來,運營商的寬帶提速計劃加大。從11月開始,北京、上海、南京、武漢等地的運營商先后宣布大幅度提升居民的固定寬帶速度,提升速度從8M到100M不等。
此外,在光進銅退方面,2010年4月,工信部聯合國家多部委印發《關于推進第三代移動通信網絡建設的意見》和《關于推進光纖寬帶網絡建設的意見》,明確提出3年內光纖寬帶網絡建設投資超過1500億元,新增
寬帶用戶超過5000萬。對此,中國電信提出將用三年時間實現所有城市光纖化。在光網城市計劃推動下,FTTH發展勢頭強勁。中國電信北京研究院副總工張成良指出,今年中國電信的FTTH網絡已經覆蓋4000萬用戶,實裝用戶近500萬戶。
中國電信“寬帶中國·城市光網”戰略的積極推進,成為了今年帶動國內寬帶提速降價的火車頭。在當前國內沒有出臺寬帶國家戰略的背景下,中國電信的 “寬帶中國”戰略實際上還承擔著相當于日韓、歐美等國國家寬帶戰略的任務。
寬帶信息化重在務實建設
工信部部長苗圩近日透露,工信部將推動實施“寬帶中國”戰略,爭取國家政策和資金支持,加快推進3G和光纖寬帶網絡發展,擴大覆蓋范圍。爭取到2015年末,城市家庭帶寬達到20兆以上,農村家庭達到4兆以上,東部發達地區的省會城市家庭達到100兆。可以預計,寬帶國家戰略將很快能夠進入到國家政策層面。但即便有國家的統籌推進,運營商依然是寬帶建設的主力。
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對帶寬提出更高的要求,高速、便捷、低價的網絡服務是用戶的最大訴求,如果對用戶需求和寬帶市場發展方向視而不見,中國的寬帶運營商將難以獲得市場認可。寬帶發展一直為消費者所詬病,沒有形成國家層面的寬帶戰略是造成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當然,在國內,電信運營商是推動寬帶發展的主體力量,寬帶不夠寬,服務不夠好,他們理應承擔相應責任。但是,在沒有國家層面統籌規劃的背景下,中國的運營商為寬帶發展所作出的努力是不容置疑的。
打破壟斷,引入競爭,提升服務,降低價格,是業內外人士對寬帶市場發展形成的共識,但是中國的寬帶市場,存在著復雜的競爭體系,同時缺乏有效的監管機制,寬帶發展不好,把全部的責任都歸咎于運營商是不公平的。畢竟國內的寬帶市場運營機制不同于國外有國家層面的政策扶持,資金補貼。同時,國內的寬帶發展也不同于石油、電力、鐵路等行業有國家的各種補貼。據中科院教授呂本富(微博)介紹,目前很多國家已經把寬帶像自來水一樣,變成了公共服務,也就是國家提供基礎服務的一部分,而中國是由運營商在經營。可以說,在國內,寬帶還只是一種經營資源,是運營企業的生存之本,這和國內的石油、電力、鐵路等國企有所差別。
其實說到底,不管是社會公眾還是國家,都有責任為寬帶發展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社會公眾的支持和體諒對運營商寬帶的發展或許要比一味的抱怨、謾罵有效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