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SZ訊 近來有媒體報道,中利科技涉嫌"偽高新"。對此,有投資者向公司核實,報道所述是否屬實。公司方回應稱,"媒體參考的數據不全面,造成誤讀,高新企業要經過嚴格審批,公司有自己的研發中心,毋庸置疑"。
近期,有媒體報道,根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被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在近三個會計年度的研發費用總額應占銷售收入總額的3%以上。而中利科技自2011年至2013年支出的研發費用均低于同年公司營業收入的3%,因此,該媒體認為中利科技涉嫌"偽高新"騙取國家高額稅收優惠。
查看公司財報,公司2011年并沒有披露研發費用金額。而2012年公布的研發費用為5792.8萬元,同比增長15.4%,占到營收的0.9%。由此推算,2011年的研發支出為5036.52萬元,占當年營收48億元的0.1%。到了2013年,公司全年的研發費用為9470.1萬元,也只占營收的1.1%。的確,研發費用占比沒有達到高新認定管理辦法要求。
對此,不少投資者在全景網互動關系平臺詢問公司,"偽高新"到底怎么回事?而中利科技證券部門相關人員表示:"高新企業認定有很嚴格的審查,媒體報道不實,公司有專門的研發中心搞研發,公司的高新企業名號毋庸置疑。"另外,公司方面解釋,"媒體在獲取數據時是以合并報表為計算口徑,在公司合并范圍內的公司有部分并非高新技術企業,因此會造成數據誤會"。
中利科技的傳統業務是特種電纜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包括阻燃耐火軟電纜等產品,主要客戶為通信運營商和通信設備制造商。自2011年8月開始,公司進軍光伏產業。目前,光伏電站已經成為中利科技最大的收入來源,預計2014年全年將實現600MW以上的電站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