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SZ訊 近日,由中國通信學會主辦,中國通信學會無線電應用與管理專業委員會、海南大學、南京郵電大學聯合承辦的“2014年全國無線電應用與管理學術會議(CRAM’14)”在海南大學召開。大唐移動副總經理魏建強及副總工程師蔡月民應邀出席此次會議。同時,蔡月民在會上做了題為“未來移動通信發展及海洋應用”的主題報告。
當前,無線通信網絡和各種無線電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得頻譜資源稀缺問題日益突出。然而,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沿海漁業、海上旅游業也迅速壯大,海域數據通信需求日益增多。除近海存在輪渡、旅游、水上比賽項目等通信需求外,還有海面搜救、漁政、海巡、緝私等更遠距離專用無線數據通信的需求。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和管理無線頻譜資源,滿足多種多樣的業務需求日益引起各國政府、工業界和學術界的重視。本次會議為專業人士提供了一個難得的交流平臺。
大唐移動是無線通信領域的代表企業,在無線移動通信技術領域有深厚的技術積淀。本次會議上,大唐移動副總工程師蔡月民首先對海面通信條件進行了深入的分析。他指出,在海上移動無線通信中,由于海面的存在,無線電波在傳播中會遇到空氣和海水兩種不同介質的光滑界面;同時,海浪會對移動臺高度產生影響,傳播路徑中出現的島嶼或其它障礙物,以及氣象狀況變化等突發情況,都會對信號的傳播產生阻擋,導致海上移動無線通信環境極其復雜。
面對海上覆蓋難與速率難提升等問題,蔡月民講到:“4G TD-LTE技術最大的優勢就在于高數據速率和靈活的業務支持能力。TD-LTE技術可通過增大基站發射功率、使用高增益天線、增加天線、增加中繼和借助軟件技術等多種途徑增加覆蓋范圍。從而有效解決海上大面積的覆蓋問題。”
在主題報告中,蔡月民著重介紹了大唐移動的16天線收發方案、Relay產品解決方案、CPE提升方案等幾個提升網絡覆蓋的有效途徑。其中,16天線收發方案是通過16通道天線,即兩面8通道天線聯合2個RRU,提升網絡覆蓋,同時提升上下行覆蓋距離。Relay產品解決方案是大唐移動提出的創新性方案。與傳統的relay中繼解決方案不同,大唐移動Relay產品解決方案無需改動宿主基站和核心網,只需在核心網增加一臺傳輸服務器,將核心網和Relay基站進行傳輸匹配即可實現relay功能,宿主基站和接入relay基站可靈活配置。大唐移動CPE提升方案則可提供室內型和室外型兩種CPE,在使用室內型CPE時,各信道的提升比例在22%-24%左右;使用室外型CPE時,覆蓋距離可以提升123%-138%。
基于TD-LTE移動通信技術,大唐移動還推出了TD無線中繼站海面通信專網解決方案,可實現超遠距離海面寬帶無線傳輸,傳輸距離超過100公里,非視距能力可達到40公里以上,并擁有強抗干擾能力和電信級的安全性。該方案目前已在中海油南海西部得以成功應用,實現從南山嶺到樂東22-1平臺超過100km的骨干網傳輸,保證10M以上帶寬的穩定傳輸,成功解決了中海油南海西部多年來海陸骨干網傳輸受限的問題。
大唐移動TDiN系統是另一個基于TD-LTE移動通信技術的代表方案,該方案通過構建海島之間的信息高速公路,實現島嶼群的無線覆蓋,以及島嶼之間、島嶼與軍艦之間、軍艦之間的移動通信。早在2012年該方案就被成功用在位于北部灣的潿洲油田群,成功實現海面4G無線專網覆蓋,是國內最早的TD-LTE海面覆蓋案例。
近年來,近海通信需求急迫,前景廣闊。然而,當前近海移動通信網絡覆蓋水平仍然有限,廣域覆蓋仍受很多因素的限制。面對現狀,蔡月民指出“問題存在的根本原因是沒有適合的低頻段”,從目前移動通信技術發展來看,移動通信網和無線專網雖然可以解決部分應用需求,但是還需加強公網、專網、衛星等多種手段協同發展,并不斷挖掘在有價值的移動通信應用。實現移動信號遨游南海的夢想,還需再接再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