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這個概念因為今年兩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而成為熱門話題。在已經到來的“互聯網+”時代,相關人才正逐漸成為各行業、企業競爭的焦點。那么在新形勢下,各行業、企業的人才需求怎樣?“互聯網+”時代又需要人才具備哪些素質?
名詞解釋
互聯網+
目前對于“互聯網+”還沒有一個公認的定義。據傳“互聯網+”理念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2013年11月馬化騰在眾安保險開業儀式上的發言,馬化騰提出:“互聯網加一個傳統行業,意味著什么呢?其實是代表了一種能力,或者是一種外在資源和環境,對這個行業的一種提升。”
在今年兩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
據媒體報道,“互聯網+”戰略也是全國人大代表、騰訊CEO馬化騰今年向人大提出的四個建議之一,馬化騰解釋說,“互聯網+”戰略就是利用互聯網的平臺,利用信息通信技術,把互聯網和包括傳統行業在內的各行各業結合起來,在新的領域創造一種新的生態。
所以,簡單講“互聯網+”可以說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但這兩者并不是簡單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
現狀
招聘數據顯示“互聯網+”時代到來
春季既是大學生的“畢業季”,也是職場人的“跳槽季”。在這個招聘旺季,什么人才最火?估計大多數的答案是—互聯網相關人才。在已經到來的“互聯網+”時代,不僅互聯網企業在爭奪相關人才,很多正在轉型的傳統行業也加入到人才爭奪戰中,造成了“僧多粥少”的局面。
據了解,在近幾年就業難的大背景下,北京很多高校尤其名校的計算機專業畢業生都是手握多個offer,剛畢業就有十幾萬甚至幾十萬的年薪。而在就業市場中,很多企業面臨著高薪招不到人,或者留不住人的局面?;ヂ摼W相關人才已經供不應求。
根據前程無憂的統計顯示,2015年3月全國網上發布職位數超過362萬個,同比上漲10.9%。其中,互聯網/電子商務行業的網上發布職位數量最多,比排在第二位的金融/投資/證券行業人才需求數量要高出10萬余個。而在2015年第一季度招聘計劃中,互聯網/電子商務、計算機軟件和金融行業用人需求最多。
另據智聯招聘的統計,該網站第一季度互聯網/電子商務的招聘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20%。金融、汽車、房地產、教育等傳統領域對互聯網相關崗位的需求量同比也呈大幅度增長,其中金融行業增幅為40%,房地產行業26%,教育行業25%,汽車行業15%。
“雖然互聯網類崗位在這些傳統行業的招聘中占比不算很大,但增長很快。”在智聯招聘首席人力資源專家郝健看來,這些現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郝健介紹,這些傳統行業招聘的互聯網相關崗位主要有網站類、數據分析、SEO(搜索引擎優化)/SEM(搜索引擎推廣)、銷售類、網絡推廣類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