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三銀四”的跳槽季又來啦,一線城市對職場人士的吸引力是否依舊?“逃離北上廣深”后他們又將何去何從?領英近日發布的《2015中國職場人跳槽報告》中顯示,盡管北上廣深依然是最大的人才聚集地,但二三線城市對于人才的吸引力正在逐步增加,越來越多的職場人選擇“曲線救國”的策略,即先到一線城市打拼幾年,開闊眼界,磨煉職場經驗,然后再到更宜居的二三線城市重新開創事業、組織家庭。
對于職業發展來說,北上廣深具有更廣闊的機遇、更加公平的游戲規則,這對大多求職者依然具有吸引力。以城市流入流出比率來看,2015年人才整體依然在向一線城市聚集。有數據顯示,從二三線城市流入北上廣深就業的人才數量是流出人數的1.6倍。其中,流入北京的人才數量是流出北京的1.6倍,來到上海工作的人才是離開上海人數的1.9倍,來到深圳的人才是離開深圳人才的1.7倍。從中可以看出,上海對人才的吸引力最高,而廣州是一線城市中唯一的人才流入低于人才流出的城市,2015年來到廣州的人才數量僅占離開廣州人才數量的93%。
值得注意的現象是,人才在一線城市之間的跳動并不多見。他們一旦離開某個一線城市,首選則是二三線城市。數據表明,在離開上海的職場人中,去往二三線城市發展人才數量占比達88%;在離開北京的人才中,有83%都選擇去往二三線城市;在離開廣州和深圳的人中,也有平均73%的人才去往二三線城市。
此前領英發布的《中國新一線城市職場發達程度報告》顯示,以蘇杭為代表的新一線城市職場發達程度已漸成規模。尤其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這些新一線城市因其地域優勢和經濟發展潛力,也逐漸成為北上廣深一些大公司業務擴展的重點區域和人才爭奪的新陣地,這也為離開北上廣深選擇到二三線城市發展的人才提供了新的機會。
來源:深圳都市報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