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SZ訊 據國外媒體報道,運營商仍在奮力與網絡虛擬化所帶來的挑戰進行斗爭——因為網絡功能虛擬化(NFV)以及軟件定義網絡(SDN)已經成為一級和二級電信運營商的主要策略,他們希望借此從根本上改變為客戶提供服務的基礎設施。
雖然網絡功能虛擬化和軟件定義網絡的發展仍處于早期階段,但已經有跡象表明,運營商正在改變他們的做法和預期。運營商關注的重點已經從節約成本轉變為提高運營效率和靈活性所帶來的效益,雖然節約成本始終是企業的希望和目標。
從本質上說,運營商希望找到為客戶提供服務的新方式,而且已經將網絡功能虛擬化和軟件定義網絡視為其長期存續的關鍵。
但在這種形勢下,運營商推出網絡功能虛擬化和軟件定義網絡與由歐洲電信標準協會(ETSI)領導的標準化過程之間卻出現了奇怪的脫節,這種脫節被行業分析研究公司TBR電信分析師帕特里克·菲爾金斯(Patrick Filkins)形容為“幾乎是史無前例的”。
菲爾金斯指出,供應商備受苛責,一些運營商炮轟傳統設備制造商響應緩慢,不能及時滿足自己成為靈活的云服務企業的需求。
這類指責有些強人所難。坦率地說,造成這種脫節的一個原因是網絡功能虛擬化和軟件定義網絡很難實施。
菲爾金斯表示:“網絡功能虛擬化的承諾很動人。”但實際情況是,這將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需要數年的時間才能實現。
在歐洲,正在部署網絡功能虛擬化和軟件定義網絡的一級運營商包括Orange、沃達豐、德國電信、西班牙電信、瑞士電信和奧地利電信。
沃達豐的網絡功能虛擬化和軟件定義網絡項目負責人David Amzallag正在制定一項代號為“海洋”(Ocean)的網絡功能虛擬化戰略。他表示,這一策略將成為沃達豐集團旗下所有運營實體(26個國家)的轉型基礎。
Orange公司的網絡策略負責人Yves Bellego與Amzallag的觀點類似,他認為,網絡功能虛擬化服務的實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各解決方案的成熟度、適應力和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