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SZ訊 伴隨華為主推的Polar碼方案被3GPP確定為5G控制信道eMBB場景編碼的解決方案,在全球業界的大力推動下,5G研究已經進入技術標準研制關鍵階段。目前,國內外已順利完成5G技術研發試驗第一階段測試工作。根據計劃,我國將在2017年中啟動第二階段網絡技術測試工作,該階段將重點推動系統、芯片和儀表廠商合作開展多方對接測試,培育5G產業鏈。并面向連續廣域覆蓋、熱點高容量、低時延高可靠和低功耗大連接等5G典型場景,驗證不同廠商技術方案的功能和性能。
5G已經進入標準制定的關鍵階段
當前,國際電信聯盟(ITU)已完成5G愿景研究,確定了5G命名、典型場景和關鍵能力指標體系,并正式發布了IMT-2020(5G)工作計劃。國內外主流企業已經達成共識,將在國際主流移動通信標準組織3GPP制定全球統一的5G標準。根據3GPP工作計劃,2018年6月將完成第一版5G標準,2019年9月完成5G標準版本的制定。
“5G技術路線已逐漸清晰,關鍵技術共識已基本達成”,CATR技術與標準所的魏克軍指出。
據了解,我國5G技術研發試驗于2016年1月啟動,截至今年9月,已順利完成5G技術研發試驗第一階段測試工作。華為、大唐、中興、愛立信、諾基亞/上海貝爾、三星、英特爾等共7家國內外企業完成了第一階段測試工作,涉及的無線關鍵技術包括大規模天線、新型多址、超密集組網、高頻段通信、新型多載波、先進編碼調制和全雙工等。
魏克軍表示,通過第一階段5G關鍵技術試驗樣機測試,進一步驗證了5G關鍵技術性能,有效推動了我國5G關鍵技術的研發,促進了5G核心關鍵技術在業界標準共識的形成。
根據我國5G技術研發試驗的總體目標要求:將通過5G試驗,促進5G核心關鍵技術成熟,推動5G技術研發;驗證5G技術方案設計,開發滿足ITU性能指標的5G技術概念樣機,為5G產品研發奠定基礎;構建全球化的5G聯合試驗平臺,促進全球統一的5G國際標準形成。
美國當地時間11月17日凌晨0點45分,在美國內華達州里諾召開的3GPP RAN1 87次會議的5G短碼方案討論中,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和萬分殘酷的競爭,以中國華為公司主推的Polar Code方案,成為5G控制信道eMBB場景(上行/下行)編碼方案。
由中國通信企業主導的Polar碼最終打入選5G標準板,意味著中國企業在全球通信領域的話語權進一步加大。
5G技術研發試驗第二階段重點培育產業鏈
當前,5G標準化工作已經全面拉開序幕,各國積極部署5G試驗推動5G技術、標準及產業發展。
“歐盟通過5G PPP重大項目,投入14億歐元研發資金,并計劃在2018年開展5G規模試驗,驗證5G技術標準。韓國發布5G國家戰略,計劃在2018年冬奧會開展5G預商用試驗,為奧運場館提供5G業務體驗。日本計劃在2020年夏季奧運會前提供正式的5G商用服務,并透過日本運營商NTT DoCoMo組織全球主要制造企業開展5G技術試驗。美國近期發布5G頻率,并計劃在未來七年內,斥資4億美元,在美國四座城市建設試驗性的5G網絡”,魏克軍文章指出。
而在中國,目前已經順利完成5G技術研發試驗第一階段測試工作,促進了5G核心關鍵技術在業界標準共識的形成。最近在日本東京舉辦的“第七屆全球移動寬帶論壇”上,中國移動總裁李躍即透露:“面向5G網絡的產業發展,中國移動將在明年啟動5G的外場實驗,2018年推動一定規模的5G試商用實驗,希望5G在中國2020年實現商用”。
根據計劃,我國將在2017年中啟動第二階段網絡技術測試工作,共同推動全球統一5G標準的形成。第二階段測試將基于統一平臺、統一試驗頻率、統一的設備和測試規范開展,面向連續廣域覆蓋、熱點高容量、低時延高可靠和低功耗大連接等5G典型場景,驗證不同廠商技術方案的功能和性能。并且,還將開展5G核心網增強和無線接入網關鍵技術方案測試。此外,還將重點推動系統、芯片和儀表廠商合作開展多方對接測試,培育5G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