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SZ訊 2016年7月11日,中國電信發布《CTNet2025網絡架構白皮書》,以SDN/NFV、云計算等為關鍵技術支撐,基礎設施層、網絡功能層、協同編排層三大板塊為架構,致力于2025年實現80%的網絡功能虛擬化、隨選的網絡規模提供以及打造新一代運營系統。
中國通信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電信云計算中心主任趙慧玲指出,網絡架構轉型實際上是把傳統的電信網和互聯網技術以及IT技術深度融合,使得網絡架構更簡單、開放,網絡運營更集約、自動化,網絡部署更快捷、低成本,網絡服務實現按需、彈性服務。不同領域SDN/NVF的成熟度不盡相同,SDN首選是在數據中心和云資源池商用,NFV則首選在VoLTE IMS部署。
中國電信云計算中心主任 趙慧玲
中國電信北京研究院副院長陳運清分析稱,目前,IP網絡架構以數據中心化為基礎,按照SDN、NFV和云3個層面來演進。在云端,運營商要搭建一個電信統一管理平臺,實現與下層網絡的互通,同時達到與上層傳統BSS、OSS系統的平滑對接。
中國電信北京研究院副院長 陳運清
第二層是SDN控制器層,控制器層必須要分域管理(城域PoP控制器、DCI控制器、WAN控制器)。整個控制器層在推進過程中,要保持與編排層能夠協同處理。
第三層為NFV層,NFV需要在原有網絡功能基礎上找到切入點進行虛擬,最終搭建一個端到端的服務,從用戶端經過邊緣DC層,再進入骨干網,穿越整個IP城域網骨干網,達到靈活定制的過程。
隨著行業云的興起,用戶需要一站式、定制化以及快速響應的端到端的彈性IP網絡,這一步的實現需要借助SDN/NFV、云技術來達成。企業將成為主角,用戶的需求將導致運營商要適應其變化。適合云網協同的承載的敏捷性,同樣需要SDN和NFV的組合技術才可能達到。
此外,云網適配協議中SD-WAN的協議至關重要,在廣域IP網絡中,借助SDN的集中控制架構來創建不依賴于底層網絡的動態路徑,實現業務的靈活串接、狀態端對端可視,以及靈活的路徑選擇功能。此外,在組網過程中,借助SDN和Overlay技術可以實現集約化、資源與物理位置解耦;解決傳統網絡限制問題;把固定的線條變成彈性的線條,使得資源更靈活,為網絡架構提供差異化服務。
不過,目前SDN/NFV發展部署也面臨諸多問題,趙慧玲指出,從產業發展情況看,SDN要求網絡智能化和定制化,但當前的SDN方案仍主要在現有設備上演進,主流設備SDN南北向接口支持能力尚不足,跨廠商存在互通性問題。所以現在的很多解決方案都是通過編排器來解決互通的問題,中國電信近期Open-O已經發布了第一個版本,希望在這方面進一步推動。
在NFV具體部署上,有四大主要問題,首先是解耦問題,涉及硬件解耦、軟硬件解耦以及三層解耦。三層解耦是共享網絡資源、開放網絡能力、實現自動化部署和網絡彈性伸縮的保障,且符合NFV發展方向和業界趨勢,原則上首選三層解耦模式部署vIMS,在三層解耦條件不具備時次選硬件解耦模式,然而三層部署需要一個協同的監控體系。
第二是部署問題,也就是虛擬網元的策略,按照控制面、用戶數據面、媒體轉發面的優先級來做網元的虛化。趙慧玲建議從控制面開始,待媒體轉發能力的技術成熟以及經濟可行后再推行到媒體面,與傳統網絡互通的網元不考慮虛擬化。
第三是管理編排器MANO,在網絡云化到DC后,涉及運營商整個DC新架構構建,資源池化,特別是網絡資源池的部署問題,這些都是NFV虛擬化所面臨的挑戰。
最后是在運營方面,當前運營商需要解決網絡資源和業務資源的編排問題,而網絡資源又涉及到整個OSS的演進,以及能否進行全網資源的快速配置。在業務層面,運營商需要做到業務屬性的抽象,同時實現端到端業務跨域編排等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