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訊 (編輯:Nicole) 9月7日,第19屆訊石光纖通訊市場暨技術專題研討會(IFOC 2020)隆重召開,國內運營商市場領先的光模塊供應商——深圳市迅特通信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迅特通信或SONT)首席技術官魏志堅博士作主題演講《從市場需求看5G前傳方案發展趨勢》,介紹迅特通信5G前傳解決方案最新進展,并從5G電信網絡應用場景、5G光通信網絡架構等方面切入,介紹5G前傳連接技術及5G前傳系列方案。
迅特通信作為一家立足于中國市場、面向全球的光模塊解決方案供應商, 在5G潮流中脫穎而出,走在行業前端,近一年來在國內三大運營商的5G招標項目中,屢獲佳績,多次中標5G前傳無源波分集采項目。數據顯示,在國內已經開通的5G基站使用的彩光模塊中,每3個就有1個是產自迅特通信。據了解,迅特通信在5G網絡前傳產品上擁有業界最完整的25G光模塊產品系列,產品從短距到長距、雙纖到單纖、波長從O-band到C-band、工作范圍從商業級到工業級、波長方案涵蓋CWDM、MWDM、LWDM、DWDM。
5G前傳連接技術之一的光纖直連,是通過25G灰光模塊加一根或一對光纖實現點對點連接,適用于小集中、光纖資源充足場景,是4G LTE及5G早期部署的主要方式。光纖直連光層鏈路預算容易滿足,采用Uncooled激光器的光模塊成本更低、易于安裝,但光纖部署成本高。
魏博士介紹5G前傳光纖直連的方式及相應的25G光模塊有兩種:25G灰光雙纖雙向(Duplex)和25G 灰光 單纖雙向(BiDi、Simplex)。其中雙纖雙向標準相對統一,需要滿足工業溫度,10公里LR 場景是主流,40公里場景比例較小。單纖雙向方案由中國電信牽頭產業鏈在CCSA制定10km和15km BiDi兩項標準,適用于時延對稱性要求高的場合。而更遠距離如非標40km BiDi產品,采用1270/1310 DML+APD,主要需求來自于海外運營商 。
波分復用(WDM)技術是前傳的另一種連接方式。通過WDM方式雖然增加了合分波器成本、對合分波器以及長波部份鏈路預算要求更高、需要更高性能光器件、對光器件的制冷也帶來模塊成本上升,但該方案可以有效地節省光纖資源、可支持一芯6波/12波、支持中大規模集中場景,已迅速成為今天 5G前傳部署的主流方式,越來越受到國內外運營商的重視。
目前行業內5G前傳的波分復用波長方案主要有四種,一是 DWDM,位于C波段;另外三個分別是CWDM、MWDM、LWDM,皆在O波段。
采用C波段的DWDM方案,目前產業鏈已完成開發低成本C波段DWDM窄帶可調諧技術,間隔100GHz,總共20個通道,支持工業溫度以及“消息通道”的半有源管控。可調諧+半有源帶來的成本雖然高,但有很漂亮的技術優勢以及能解決客戶的實際需要,國外尤其是對成本不太敏感的大型運營商對該方案很感興趣。中國企業對推動該方案的實施貢獻很大,其中中國聯通已牽頭制定ITU-T國際標準。
采用O波段CWDM,MWDM,LWDM,是基于對現有產業鏈充分利用、支持12波25G、工業溫度及成本等多方面考慮的選擇。2020年,迅特通信上榜國內運營商多個無源波分招標名單。目前,國內5G前傳主流組網方案為CWDM無源波分方案,25G CWDM支持工業溫度或擴展溫度,O波段3路6波長為1270/1290/1310/ 1330/1350/1370nm,搭載一對波分復用器可以實現10km傳輸,采用低成、非制冷25G DML+PIN激光器即可支持10km場景。 對于需要6通道12波場景,如帶寬200MHz,可采用兩組25G CWDM無源波分系統來實現。
5G前傳LWDM無源波分方案,中國電信積極組織包括迅特通信在內的數十家產業鏈代表企業討論,最終達成共識。該方案主要優勢為O-band 12波長,近零色散區域,利用現有光芯片產業鏈,采用帶制冷的 DML+PIN+TEC。兩種傳輸距離10km和15KM,對應BiDi的10km和15km,主要需求來自于國內。更長距離需求如30km、40km的場景,主要來自于海外。迅特通信與運營商合作,已陸續開通10個以上25G LWDM無源波分現網試點,至今業務運行穩定。
中國移動提出的MWDM是在CWDM基礎上,重用CWDM六波激光器并采用TEC溫控上下各拉偏3.5nm實現12波。在實際應用中,產業鏈逐漸對采用固定波長方式實現MWDM達成了共識。該波長方案的主要技術挑戰是長波長區尤其是1370nm附近的2波帶來的光纖色散損耗較大。最終通過產業鏈上下游多輪討論及共同努力,制定了匹配TDP與合分波器內波長順序方式實現整體鏈路預算的平衡。中國移動集團牽頭的MWDM是和Open-WDM半有源方案緊密相結合的。迅特通信是該方案的積極支持者之一,也和行業同仁一起參與了無數輪標準討論及方案制定工作。在實施方面,迅特的MWDM無源波分解決方案在某省級運營商已進入站點試用,運行良好。
助力5G建設,開發定制化半有源實施方案
“半有源方案主要回答前傳管控的WWH問題(What/Who/How),解決5G前傳在大規模、高密度的部署情況下,誰來管以及如何去管控遠(塔)端模塊或網絡的情況。過去一年來,出現了多種半有源方案,不同的運營商,在省級或在集團層面都會有自己想法,各有千秋、各有優勢。作為一家光模塊解決方案供應商,我們需要及時迅速地支持客戶的多樣化需求。”魏博士繼續介紹,“從迅特通信已為客戶開發半有源方案來講,帶OLP功能半有源WDM設備,除了光模塊以外,還提供1+1光線路保護的12波集成板卡,這是給運營商提供的特定解決方案。”在演講中,魏博士也舉例某省級運營商半有源實施方案,從局端來看可根據基站規劃來選配2U/3U/5U設備,根據卡槽靈活選配板卡及規劃后期擴容需求。而容量方面,根據業務規劃需求,選擇6波/12波/單板和對應遠端設備。對于1+1光線路保護,可直接選用OLPC系列集成板卡和對應無源遠端設備,主備鏈路光功率差大于門限(5dB)觸發倒換。魏博士表示:該方案的提供基于運營商實際需求,迅特通信積極響應客戶對于不同方案探索。
此前媒體報道稱,杭州移動和迅特通信攜手開通了首個基于半有源的5G前傳商用網絡。該項目的成功開通,將滿足杭州移動對5G前傳網絡的業務可監控、可保護、可管理的需求,為后續5G網絡建設提供有力保障。
魏博士重點介紹了半有源調頂技術方案中的“OAM調幅方案”和“多載頻+調幅”方案。從技術上來講,“多載頻+調幅”方案有多重好處。但從整體產業鏈來看,支持多載頻+調幅方案還需要相對較長的時間,目前調幅方案還是主流。在光層采用類似OOB的調頂技術傳輸監控信號的思路在通信行業已有二三十年的歷史,而系統性地用于前傳尤其是5G前傳才剛剛開始。中國的運營商、頭部設備商以及產業鏈上下游在這方面貢獻最大。調頂不單純是一種技術,還可讓光模塊“變得更聰明”。具備調頂功能的光模塊不再是單純的高速光電信號轉換裝置,而是在高速收發主光信號基礎上,還可實時遠程地監督、管理、控制對端光模塊,并把這些信息及時上報網絡管理平臺。
迅特通信在調頂光模塊上進行了深度研究工作,產品具備實現十大功能特征,包括:支持調頂信號遠程開啟和關閉;支持調頂深度遠程調節;光模塊OAM信號靈敏度在全工作溫度范圍可達-26dBm (vs 標準-20dBm);OAM調制開啟帶來的主信號損耗在全溫度范圍小于0.1dB (vs 標準0.5dB);調頂信號頻率波動最大允許范圍達到+10%(vs標準+3%);支持在線發送和解析模擬幀結構錯誤,并保存報文;支持LOS告警發送和解調;支持DDM異常告警發送和解調;支持光模塊信息主動上報;OAM信號反射功能等
5G新基建加速,呼吁達成產業共識
過去一年5G波分相對粗放式的快速增長,成本壓力、供應壓力、競爭壓力都極大。多個新波長方案各有特色,產業鏈希望方案能夠匯聚統一,以便發揮最大供應能力。
魏博士最后呼吁:適當放慢5G部署速度,給產業鏈一點時間去重整化。建議產業鏈深度挖掘O-Band頻譜資源,探索O-Band低成本可調諧激光器,挖掘低成本國產TEC替代方案,探索更低成本光電混合集成封裝。5G前傳規模部署是重塑國產產業鏈的重大機會,需上游供應商能夠支持快速到極致的部署,能積極響應運營商快速、多樣化的部署需求。實現行業合作、產研合作模式。
乘5G東風,作為光通信行業中崛起的新勢力,相信迅特通信在未來將持續發力于5G、大數據中心,致力為行業提供更優質、更完善、更多樣化的光模塊產品和解決方案,為推動中國光電產業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