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訊 電信級承載網經歷了SDH、PTN&IP RAN等多種網絡技術,移動基站All IP、大帶寬的發展趨勢下,IP/MPLS技術得到廣泛應用。但是,隨著5G 2C、2B業務云化趨勢,要求網絡提供靈活鏈接、路徑精準可控、精準感知的能力,SDN發展的大背景下要求網絡開放、可編程、端到端協同以實現業務差異化,運維敏捷,傳統MPLS及SR-MPLS都難以滿足此類要求。在此背景下,SRv6順勢而生。SRv6可以很好滿足新的業務要求,成為新一代電信級承載的最佳技術選擇。
電信級分組承載網技術回顧
自上世紀80年代TCP/IP誕生之日,分組技術發展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IP/ETH時代,推進了Internet革命。網絡技術以IP+以太網為基礎,滿足盡力而為的業務服務,網絡承載質量不高,網絡可靠性差,組網規模受限,主要服務公眾業務,基站業務普遍采用的是SDH承載方式。
第二階段,IP/MPLS VPN時代。IP/MPLS提供面向連接的服務,QoS、可靠性更高,可保證電信級承載網的可靠性和業務承載質量。3G時代,隨著無線All IP技術變革,移動回傳網基礎技術也隨之變革,由SDH傳輸向分組傳輸轉變,分組承載網E2E業務、毫秒級OAM檢測與可靠性、圖形化網管、強QoS、1588v2+Sync-E等關鍵技術被業界廣泛認可。
但是,IP/MPLS承載網LSP依賴分布式協議算路或人工靜態規劃,VPN支持各類業務協議,業務分層,部署復雜,技術不統一,不適合SDN技術發展需求。
SR-MPLS面向云網融合存在不足
SR-MPLS隧道技術可以滿足云化網絡部分集中式算路,改進傳統LSP技術的不足。但SR-MPLS本質是MPLS轉發面,云網時代存在不足:
-標簽信息無任何擴展能力:SR-MPLS采用4字節MPLS標簽標識路徑信息無擴展能力;
-SR-MPLS無法將LSP擴展至云內,不利于云網協同、隧道入云;
-SR-MPLS屬于MPLS技術族,無法適應非MPLS網絡。
下一代電信級承載網絡,需要滿足業務、網絡精細感知。另外,IPv4地址面臨枯竭,在新一代業務終端、無線、核心網向IPv6轉型的情況下,電信級承載網也面臨向IPv6轉型的發展要求。
SRv6技術有天然優勢
由于SR/MPLS的局限性,SRv6順勢而生。SRv6采用IPv6地址作為路徑節點信息,其路徑列表信息放在IPv6頭內,兼容了傳統IPv6轉發。同時,SRv6頭信息除了標識節點/鏈路信息,也支持自定義擴展信息,可滿足帶內測量等未來新需求,SRv6以IP地址作為協議棧,適應未來云網融合業務的端到端編排。
SRv6具備TE流量工程能力,擴展能力強,兼容IPv6,為未來固移融合、IP轉發技術統一提供了技術基礎。
SRv6隨流instu-OAM已經成為IETF工作組草案,通過隨流OAM,可以提供毫秒級、多功能的網絡節點業務能力感知,適應網路智能路由發展,多維度提供電信級業務保障。
隨著5G、云業務的推動,新一代電信級承載網絡進入SRv6的時代。
面向SRv6的過渡技術
SRv6適應未來網絡發展,但也有很多不足,一方面SR sid列表采用16byte IP地址標識,轉發效率較低,對于轉發芯片要求較高,業界只有少量芯片可以做到10+層標簽封裝。目前ITEF標準組織正在研究SRv6標簽壓縮方案,可以極大解決標簽字節深度問題。
另外,電信級承載網絡不像無線網絡,一代技術一代網絡,往往一代網絡承載數代業務,網絡中的設備有支持SRv6的也有的無法支持SRv6的,必須提供MPLS和SRv6共存的過渡解決方案,需要進一步研究其承載方式。主流的方案包括MPLS和SRv6拼接方案、雙平面方案,以及overlay方案等。
構建電信級SRv6承載網
SRv6基本協議已經成熟,具備商用部署能力,隨著5G、業務云化發展,基于SRv6構建新一代電信級承載網(見圖1),面向新一代業務發展,已經成為業界關注的熱點。
作者:中興通訊 張寶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