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訊 一年一度的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于12月20日在北京以視頻形式召開。會議總結2021年工作,分析當前形勢,部署2022年重點任務。
談到明年工作,會議強調要抓好六個方面重點任務。包括提振工業經濟,加快推進基礎和關鍵領域創新突破,加大對中小企業的紓困幫扶,提升信息通信服務供給能力,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向縱深拓展,實施工業領域碳達峰行動等。
會議指出,工信系統圓滿完成全年主要目標任務,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得到提升,基礎和關鍵領域技術攻關取得進展,集裝箱產量成倍增加,光伏、風電、船舶等產業鏈國際競爭力進一步增強。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升級,全年壓減粗鋼產量超過2000萬噸。
新基建方面,“5G+工業互聯網”在十大重點行業形成20個典型應用場景。信息通信業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建成開通5G基站超過130萬個,5G終端用戶達到4.97億戶。
此外,工信部還提到,疫苗和重要醫療物資保障任務全面完成,新冠疫苗年產能達到70億劑。
會議強調,我國工業和信息化發展的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和不確定,但恢復發展的總體態勢和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實現平穩健康發展具備很多有利條件。明年在穩的前提下在重點和關鍵領域積極進取,把黨中央決策部署要求轉化為具體任務措施,確保落實落細落到位。
需求不足是當前經濟復蘇弱于預期的重要原因。會議指出,打通重點產品供給堵點卡點,有效暢通工業經濟循環。深化產融合作,著力提振制造業投資。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戰略,擴大新能源汽車、綠色智能家電、綠色建材消費。
此前,國家發改委、工信部會同有關方面聯合發布《關于振作工業經濟運行 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也明確了明年釋放消費潛力的重要領域。上述方案指出,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加快充電樁、換電站等配套設施建設。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在家電等領域推出新一輪以舊換新行動。鼓勵開展新能源汽車、智能家電、綠色建材下鄉行動。
粵開證券研究院副院長、首席宏觀分析師羅志恒此前對第一財經稱,預計新一輪促消費政策將于今年底、明年初大面積展開,主要針對綠色家電、新能源汽車等品類,以發放消費券、鼓勵電商和直播平臺消費以及汽車下鄉等形式出現。
會議明確,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向縱深拓展,增強產業發展新優勢新動能。實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計劃,完善多層次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突破一批智能部件和裝備,拓展工業大數據應用場景。
此前12月1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也提到,發展先進制造業,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進一步確定加大對制造業支持的政策舉措,促進實體經濟穩定發展。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余曉暉認為,數字技術助力培育形成新模式新業態。數字技術將推動生產經營、業務形態與組織管理方式的全方位變革,構建數據驅動的工業新范式,形成智能制造、共享制造、產業鏈金融等新模式新業態,為企業帶來新價值空間,打造經濟發展新動能。必須加快工業互聯網建設和普及應用,賦能數字化轉型,全面提升工業質量效益。
產業鏈、供應鏈再次被提及。會議指出,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組織實施一批重點項目。推進制造業強鏈補鏈,創建一批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和國家地方共建中心,培育一批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綜合形勢室主任郭麗巖撰文分析,在疫情防控和應對外部復雜環境變化過程中,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關鍵是要依靠市場主體的草根韌性與蓬勃生機。隨著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行動持續開展,要進一步推動市場主體的高質量發展,通過降本增效有效控制風險以提升競爭力,通過主動加大科技創新投入以增強內生新動能,通過轉型升級沉著冷靜應對外部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