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訊 近日,“2022全國十大碳中和示范典型案例”在第十四屆“中國國際新能源大會(CREC2022)”上正式發布,“阿里云數據中心綠色低碳實踐項目”成為互聯網行業唯一獲獎案例。該獎項由中國能源研究會和中國國際新能源大會(CREC2022)組委會聯合頒發,展現了業界對阿里云推動數據中心碳中和工作的高度認可。國家、省能源管理部門與江蘇省、無錫市相關領導出席了當天的授獎儀式。
圖 | 2022全國十大碳中和示范典型案例
“碳中和不僅是環保概念,更是技術路線……”在落實“雙碳”戰略過程中,如何推動數據中心更綠色低碳、節能高效,向全社會輸出數字化能力,阿里巴巴一直在努力。截至目前,阿里云數據中心在中央網信辦、工信部、生態環境部等國家部委、行業機構組織的多項綠色低碳相關評比中屢獲殊榮。
綠色能源:優化用能結構
能源結構優化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至關重要。多年來,阿里巴巴通過清潔能源電力交易以及多途徑開發利用新能源等方式提升綠電比重。
2022年,阿里巴巴以8.6億千瓦時綠電交易量位居“2022年中國企業綠電交易排行榜”榜單第二名,蟬聯科技行業第一名。2022年1-9月,阿里云五大數據中心交易使用清潔能源10.2億千瓦時,清潔能源使用比例50%以上,減排二氧化碳77.4萬噸。
在新能源開發利用上,阿里云積極開展自建數據中心基地內分布式新能源項目開發,進一步提升綠電比重,優化用能結構。高度關注數據中心與當地新能源產業協同發展,加速清潔低碳化轉型;與華北電力大學合作,在全球范圍內首次實現了數據中心和電力系統間以促進可再生能源消納為目標的協同調度。
綠色技術:推進創新應用
伴隨“綠色發展”成為數據中心的關鍵主題,阿里云數據中心持續推動節能技術創新及規模應用。2020年,阿里云自研10千伏交流輸入的直流不間斷電源系統在國際電信聯盟ITU成功立項,該系統通過配電鏈路和整流模塊拓撲兩個維度對原有系統進行優化,減少了系統66%的配電環節,相比傳統方式提升效率超過3%至97.5%,處于行業領先水平。2021年,該設備入圍《國家通信業節能技術產品推薦目錄》,行業標準YD/T 4006-2022《信息通信用10kV交流輸入的直流不間斷電源系統》已于2022年7月正式發布執行。
相比于風冷,液冷技術符合數據中心低功耗、高效散熱的要求,是建設綠色節能、高密度、超大規模數據中心的關鍵。該技術已在阿里云數據中心規模部署,形成液冷計算一體機、液冷AI一體機、液冷存儲一體機等多種一體化方案,從而使數據中心兼具高能效、高密度、高可用、高可靠等特性。阿里巴巴浙江仁和數據中心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單相浸沒液冷集群。同時,阿里云不斷深入液冷前沿技術研發,已獲數十項液冷相關發明專利,先后獲評2021 DC-Tech卓越創新先鋒獎、2021 CCF科學技術獎、保爾森綠色創新優勝獎、CDCC 2022數據中心科技成果一等獎等榮譽。
綠色運營:優化資源利用提能效
數據中心廢水和廢熱的梯次利用有助于提升能源綜合利用效率,是實現碳中和的有效路徑之一。在阿里巴巴南通數據中心,對園區水資源利用率(WUE)進行定期分析和整改,使其遠低于設計值。在張北廟灘和中都數據中心,通過數據中心新型廢水回收和余熱回收技術實現了樓棟制冷系統節能高效運行,全年回收廢水6.3萬噸,回收余熱6萬億焦耳。余熱循環利用不僅減少了對市政供暖或其他供暖形式的依賴,同時有效利用機房廢熱對市政供暖,預計2023年底完全建成后,年減排將達3.2萬噸。
數字智能管理平臺
依托智能平臺進行數據中心數字建設,目前已形成了云邊端一體化的監管控生態體系,覆蓋阿里全球100多個主站機房,通過自研流式計算框架,支撐全球2000多萬個設備測點的秒級數據交換,1000多個告警策略實時在線分析,告警準確率達98%。自主開發全球首款具備機械臂控制能力的運維機器人,能提升運維效率、保障數據中心的資產和數據安全。數據中心能源與碳管理平臺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可準確預測年度、月度用電量,支持中長期清潔能源交易,助力新能源消納。同時聯合第三方權威認證機構將碳盤查、“碳中和”工作線上化,從而實現對全球、國家、城市、機房、服務器等多維度能源與碳的數字化、智能化管理。
未來,阿里云數據中心將繼續積極利用數字化能力做好‘減碳三環’,自身節能減排的內環,推動生態企業脫碳減排的中環,公眾綠色低碳消費的外環,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