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国产精品,亚洲第一综合天堂另类专,先锋日本黄色三级片,夜福利欧洲一区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烽火通信數據中心節能方案及趨勢淺談

摘要:隨著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推進,國家在數據中心領域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對數據中心PUE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以期實現節能減排的目的

  隨著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推進,國家在數據中心領域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對數據中心PUE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以期實現節能減排的目的。

  根據今年最新政策顯示,國家層面8大計算樞紐節點中,明確了西部樞紐節點PUE在1.2以下,東部樞紐節點PUE在1.25以下。同時,各省市發改委也發布了各領域的碳達峰實施方案,規定了數據中心PUE的具體要求,對于新建的中大型數據中心,普遍要求1.3以下。隨著國標GB40879《數據中心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的實施,在未來,數據中心的節能性將逐步成為強制要求。地方層面,上海、深圳也密集出臺相應的政策,除新建數據中心以外,存量運營的數據中心也需要進行改造升級,以滿足最新的節能政策要求。

  如下圖的PUE拆解圖所示,可以看到溫控設備在整個數據中心PUE中的占比較高。目前電源效率的提升空間已非常有限,那么制冷系統的能效提升,對降低數據中心PUE將起到決定性的作用,采用高效科學的溫控設備和熱管理技術,可助力數據中心在當前標準下,直接躋身一級能效的水平。

  如考慮將PUE的值分解成各個因子,可以看到,如果要將數據中心PUE從1.8降低至1.2,溫控設備的優化潛力最高。在PUE≤1.2的嚴苛標準下,對數據中心能源設備的效率是極大的挑戰,數據中心的溫控設備,需要不斷的升級,來實現未來超低PUE的需求和挑戰。

  數據中心溫控發展

  經過近幾年的快速發展,數據中心溫控設備,呈現出多樣化的發展趨勢,并且不斷創新升級,用以實現自身更高能效運行,以及數據中心整體更低PUE要求。目前的數據中心溫控方式,由最早的傳統房級風冷空調,逐步演進為微模塊+列間空調、冷凍水+末端背板等高效散熱的方式。

  微模塊 + 列間空調

  該類溫控系統,通過微模塊的方式,實現冷熱風隔離,有效避免房級空調的混風,保證空調吹出的冷風,全部用于服務器散熱,從而避免冷源浪費。同時,列間空調一般采用搭配微模塊的方式,可以做到更高回風溫度和更高送風溫度,可以進一步提升制冷系統的能效水平。

  近期,行業中針對機房空調高蒸發溫度的特點,推出了超低壓比壓縮機進行適配。在保證回油可靠性的前提下,低壓比壓縮機可以支持更寬范圍工況。相同制冷量需求的情況下,功耗更低,能效更高。隨著該類壓縮機的應用,風冷列間空調,滿負荷時的高配能效水平,將由4.0向5.0邁進。

  一般情況,在北方地區,采用該類溫控系統的數據中心,PUE值大概在1.4~1.5之間,在南方地區,PUE值大概在1.5~1.6之間。

風冷列間空調

  2.2冷凍水+末端背板溫控系統

  該類溫控系統的核心在于,使用能效水平較高的水機作為制冷源。通過冷卻塔+冷凍水機+空調末端的組合方式,實現高效制冷。水機機組在滿負荷運行時,能效可達到7.0左右;在部分負荷運行時,能效可達到更高。相比傳統風冷空調,采用冷凍水機組的數據中心溫控系統,效率比傳統風冷空調高出60%以上。

  考慮到數據中心室內溫度偏高的特點,適當提高冷凍水的進出水溫度,可進一步提升溫控系統的能效。

  一般情況,在北方地區,水冷系統的PUE值大概在1.2~1.3之間;在南方地區,水冷系統的PUE值大概在1.3~1.4之間。

  2.3 烽火通信溫控產品簡介

  針對不同數據中心的PUE需求,以及不同散熱方式的需求,烽火可為用戶提供多樣化的溫控解決方案。烽火溫控產品,涵蓋房級空調、列間空調、末端熱管空調、末端冷凍水空調等等。同時具備工程化一體交付的能力,為客戶提供全方位溫控解決方案。

  烽火通信始終致力于溫控產品能效和可靠性的穩步升級,結合機房環境高溫的特點,嘗試探索更低壓比運行的空調系統,實現產品能效的持續提升。目前,烽火通信風冷列間空調EER可達4.0及以上。

  新型末端空調,屬于更高效的面向對象式的溫控產品。目前烽火已涵蓋末端空調的全部系列,可全面滿足客戶的不同場景需求。同時,烽火不斷致力于產品細節的優化,通過改進換熱器、改善風扇葉型、優化流道等方法,實現末端空調產品關鍵性能的不斷提升。目前背板空調系列的能效比,超出主流水平10%以上,處于行業領先水平。

  極致PUE探索—液冷溫控技術

  3.1液冷技術發展

  從制冷原理角度來看,傳統空調的主動制冷,屬于逆卡諾循環。從自身循環角度,這種制冷方式,是將熱量從低溫向高溫搬運,勢必會經過大量功率消耗,也就限制了其能效的進一步提升。

  相比傳統制冷,液冷優勢則非常明顯。液冷循環屬于正卡諾循環,這種散熱方式,是將熱量從高溫向低溫正向傳輸,僅需要提供循環動力即可。所以,采用液冷溫控技術,將使得溫控系統的能效大幅升高;進而,溫控系統在數據中心中的能耗大幅度降低,從而實現數據中心PUE的跨越式提升。

  3.2液冷類型

  3.2.1冷板式液冷

  板式液冷是目前液冷散熱中,發展較為成熟、可靠性較高的液冷散熱方式。它是一種間接接觸式的散熱,通過在CPU/GPU表面附著一塊冷板,芯片將熱量傳遞給冷板,再由冷板內的液體將熱量帶走。

  該種散熱方式的優點,在于冷卻液不與IT設備直接接觸,可靠性高,且目前支持的最高熱流密度,已達到150W/cm2以上,遠遠超過浸沒式液冷。同時,其缺點主要是較難實現100%液冷,目前的IT設備,75~85%的熱量可由液冷帶走,剩余25~15%的熱量,仍需風冷帶走。

  由于風冷散熱效率相對較低,所以采用板式液冷散熱系統時,其整體能效會低于浸沒式液冷。

  鑒于目前板式液冷的熱流密度已可以做到很高,未來板式液冷的發展方向,主要是提高IT設備的風液比,通過改進IT硬件架構,實現90%以上的液冷占比。一般在我國廣東地區,采用板式液冷的數據中心,全年PUE可達1.15左右。

  3.2.2 浸沒式液冷

  浸沒式液冷,也是目前液冷散熱領域的一種重要類型。其核心特點在于冷卻液直接和IT設備接觸。目前主流的冷卻液,有油冷、氟化液等。浸沒式液冷的主要優點是,IT設備直接浸泡在冷卻液中,100%熱量全部由液冷帶走。同樣,其缺點也非常明顯,支持的熱流密度較低,目前主流水平在100W/cm2以下。同時,氟化液價格昂貴,長期使用時,對一些器件模塊(光傳輸模塊等)的穩定性,仍存在一些影響。所以,目前市場上的主流液冷散熱方式,仍以板式液冷居多。一般在我國廣東地區,采用浸沒式液冷的數據中心,全年PUE可達1.1左右。

  3.3液冷經濟性分析

  液冷的散熱效率,遠超傳統風冷散熱。所以采用液冷系統的數據中心,溫控部分的耗電,遠低于傳統風冷散熱。但是由于液冷溫控系統相比風冷溫控系統更復雜,故初期投入成本高于傳統的風冷散熱系統。以1400KW小型數據中心為例:

  對比冷凍水方案與板式液冷方案發現,暖通部分的初期投資,液冷方案高于冷凍水方案;但全年運行電費,板式液冷方案遠低于冷凍水方案。故考慮綜合的投入回報,約2.5年即可收回初期的投資差距。

注:電費以1元/kW*h計算

年耗電費用=IT設備總負荷*PUE*24*365*1

  同時,隨著數據中心規模越大,液冷方案的優勢則會更加明顯。有數據顯示,當單柜功率超過15KW時,板式液冷的單柜TCO優勢將超過傳統風冷。

  3.4 烽火液冷解決方案

  烽火具備成熟的板式液冷溫控系統,可為用戶提供全面的液冷解決方案。液冷溫控產品,涵蓋液冷CDU、液冷機柜、環形管網、干冷器等關鍵設備。提供工程落地服務,以及全面的動環監測系統。

  烽火通信液冷產品中,液冷CDU制冷量涵蓋100~800KW,設備能效比(換熱量/功率)達到100以上;液冷機柜支持功率達到36KW及以上,并支持用戶客制化;液冷環形管網全部采用不銹鋼材質,工廠預制,并經過精細拋光、酸洗等嚴苛工藝過程,保證管路超高潔凈度。

  烽火通信在板式液冷領域,持續致力于超低電導率冷卻液的開發應用,實現快速檢測漏液,不損害IT設備,為用戶提供絕對安全可靠的應用環境。

  總結

  隨著國家雙碳目標推進,以及數據中心領域PUE要求的逐步提升,數據中心溫控系統的升級勢在必行。雖然目前數據中心溫控產品呈現貼合區域特征的多樣化發展趨勢,但在未來,主流PUE要進入1.1~1.2區間變為強制要求時,液冷溫控系統,將會成為必然的散熱選擇。

  烽火通信將液冷作為一項重要的節能溫控技術,在后續的產品研發中會持續發展升級。烽火從板式液冷入手,逐步發展浸沒液冷、冷媒相變液冷、噴射液冷等多樣化液冷溫控模式。實現不同熱流密度、不同應用場景的全范圍覆蓋。

  同時,在數據中心節能要求不斷升級的大背景下,烽火通信將基于在溫控領域多年的技術積累,錨定節能降碳的長遠目標,持續探索應用于數據中心領域的新型溫控技術,為未來實現碳達峰、碳中和,貢獻一份力量。

內容來自:烽火通信
本文地址:http://www.welmoon.com//Site/CN/News/2023/01/03/20230103021904886415.htm 轉載請保留文章出處
關鍵字: 烽火通信 數據中心
文章標題:烽火通信數據中心節能方案及趨勢淺談
【加入收藏夾】  【推薦給好友】 
1、凡本網注明“來源:訊石光通訊網”及標有原創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訊石光通訊網。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摘編及鏡像,違者必究。對于經過授權可以轉載我方內容的單位,也必須保持轉載文章、圖像、音視頻的完整性,并完整標注作者信息和本站來源。
2、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訊石光通訊網)”的作品,均為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因可能存在第三方轉載無法確定原網地址,若作品內容、版權爭議和其它問題,請聯系本網,將第一時間刪除。
聯系方式:訊石光通訊網新聞中心 電話:0755-82960080-168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