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上海交通大學無錫光子芯片研究院(CHIPX)與上海微技術工業研究院(上海工研院)在無錫光子芯谷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圍繞“超越摩爾”研發中試線、“光子芯片”中試線展開深度合作,整合技術研發、平臺聯動、成果轉化等優勢資源,共同打造產學研協同創新生態體系。無錫市濱湖區人民政府副區長蔣維維、上海工研院總經理董業民、CHIPX院長金賢敏參加簽約儀式并出席座談會。
在無錫市濱湖區人民政府副區長蔣維維、上海工研院總經理董業民、CHIPX院長金賢敏的見證下,上海工研院和CHIPX進行了戰略合作簽約,上海工研院總經理助理、GR總監孟祥海及CHIPX投資促進部部長、光子芯谷創新中心總經理李軍作為代表上臺簽約。
會上,蔣維維對雙方合作表示衷心祝賀。她指出,濱湖區始終將光子芯片與量子科技作為未來產業的核心賽道,此次戰略合作不僅是上海工研院與CHIPX的強強聯合,更是上海與無錫深度融合的又一合作典范,為濱湖區光子產業生態注入強勁動能。期待未來雙方能在更多領域、更深層次上開展合作,實現互利共贏。濱湖區將圍繞光子產業生態,全力支持雙方在技術攻關、企業孵化、生態共建等領域落地更多標桿項目。
技術互補,賦能產業升級
座談會上,雙方圍繞合作細節展開深入交流。作為國內集成電路領域的領軍機構,上海工研院在特色工藝技術研發和中試線運營方面具有顯著成效。上海工研院總經理董業民表示,上海工研院建成的“超越摩爾”研發中試線覆蓋八大特色工藝領域,累計服務產業鏈企業超700家,尤其在智能傳感器、硅基光電子、生物醫療芯片等領域形成多個標桿案例。此次合作,希望通過技術協同,將“超越摩爾”的成熟經驗與光子芯片的前沿探索深度融合,共同突破異質集成、光電協同設計等“卡脖子”技術,為中國半導體產業開辟差異化發展路徑。
上海交大無錫光子芯片研究院院長金賢敏介紹了國內首條光子芯片中試線的建設歷程和稀缺性優勢,他表示依托上海交大在光子學領域的深厚積累,團隊攻克了基于薄膜鈮酸鋰光子芯片的高密度光子集成、超低損耗波導等關鍵技術。本次與上海工研院的戰略合作,無論是在技術研發、平臺聯動、成果轉化等方面,還是在項目孵化方面,能形成產學研協同創新生態體系,加速光子芯片從實驗室走向規模化量產。
根據協議,雙方將在四大方向深化合作:一是聯合攻關光子芯片及“超越摩爾”領域關鍵技術;二是推動中試線平臺聯動,提供“研發-量產”全鏈條服務;三是共建孵化平臺,加速科技成果商業化;四是聯合舉辦行業論壇、品牌活動,共筑產業生態。
濱湖區科技局副局長張菊蘭,蠡園開發區工業設計辦主任、蠡園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周筱,上海工研院副總經理劉龍平,上海工研院高級技術總監蔡艷,上海工研院研發總監汪巍,上海工研院產業生態副總監馮俊偉,上海交大無錫光子芯片研究院生態拓展總監付攀等參加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