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的《“十四五”新型城鎮化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戰略的目標任務和政策舉措。《方案》指出“十四五”期間推進第五代移動通信(5G)網絡規模化部署和基站建設,確保覆蓋所有城市及縣域,顯著提高用戶普及率,擴大千兆光網覆蓋范圍。建設數字鄉村,以需求為導向逐步推進5G網絡和千兆光網向鄉村延伸。
首先,5G網絡和千兆光網是社會數字化基座。2020年4月,國家發展改革委首次發布新型基礎設施概念,明確“新基建”包括3方面內容——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以及創新基礎設施。其中,信息基礎設施主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術演化生成的基礎設施,移動網絡和光網是其中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同時,《“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提出要持續提升公共服務數字化水平,促進公共服務更加普惠均等。數字技術的應用能有效促進區域之間、城鄉之間的公共服務資源配置更加優化。鄉村的數字化,首要任務就是完成數字化基座的建設,也就是網絡基礎設施首先要到位。因此5G和千兆光網向鄉村延伸,乃至人口全覆蓋,是必然的選擇。
其次,5G網絡和千兆光網也是消彌城鄉“數字鴻溝”的重要抓手。隨著網絡接入的普及,廣大城市居民習以為常的互聯網應用就可以在鄉村地區普及。
在信息同步方面,由于網絡水平的對等,主流的文化傳播方式已經沒有城鄉差別。高清影視、短視頻不僅不受影響,甚至已經形成獨特的鄉村文化。
在生活方式方面,鄉村地區越來越接近城市的數字化水平,移動支付、鄉村電商等生活服務也相繼進入農村地區。
“十三五”時期以來,我國城鄉之間的“數字接入鴻溝”有所彌合,城鄉地區互聯網普及率差距從2016年底的36%縮小到2021年6月的19.1%。如果沒有網絡設施的覆蓋,在疫情防控、線上網絡教學期間,鄉村學生勢必面臨上課難的情況。
再次,5G和千兆網絡是城鄉一體化建設的核心要件。當城鄉“數字鴻溝”消除之后,大量城鄉社會差異可以通過技術手段逐漸消除。特別是可以通過遠程網絡連接辦理各種生活服務,解決農村交通距離相隔較遠的問題。
以農村學校互聯網接入為例,截止到2021年底,全國中小學(含教學點)聯網率已從2015年的69.3%上升到99.7%。遠程教學可以將城市優質教育資源同步輸送到鄉村,解決師資力量不平衡的問題。接入高速網絡的學校,不僅可接收網絡教學資源,還可以和城市學校同步課堂授課。疫情防控期間的遠程教學實踐,已經證明在技術上完全可行。
最后,5G和千兆網絡為遠程醫療等服務提供了便利。購物、醫療、教育等生活服務的便利性和服務水平,是當前城鄉生活水平差異的重要體現。有了5G和千兆網絡美麗鄉村,也具備了現代化生活要素,變得更加宜居。
由此可見,數字鄉村、數字生活的實現需要優良的網絡傳輸作為基礎,在網絡服務水平不斷提升的當下,5G和千兆光網成為美好數字鄉村建設的必要條件。(作者為野村綜研數字化能力中心總監)